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建材(03323.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本集团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10,216.4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81,300.7百万元,降幅为13.8%,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3,863.0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387.3百万元,降幅为38.2%。
收入
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10,216.4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81,300.7百万元,降幅为13.8%。主要原因是由于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收入减少人民币27,698.9百万元,但部分被新材料分部的收入增加人民币928.6百万元,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收入增加人民币359.8百万元所抵销。
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172,770.2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48,591.4百万元,降幅为14.0%。主要原因是由于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销售成本减少人民币24,076.6百万元,但部分被新材料分部的销售成本增加人民币2,229.0百万元,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销售成本增加人民币208.8百万元所抵销。
其他收入
本集团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3,454.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5,533.4百万元,增幅为60.2%,主要原因是由于按公允价值于损益账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加人民币1,057.8百万元,资产处置收益增加人民币520.6百万元,政府补贴增加人民币249.7百万元,但部分被增值税返还减少人民币217.4百万元所抵销。
销售及分销成本
销售及分销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694.4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918.3百万元,增幅为6.1%,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币251.6百万元所致。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由2023年的人民币21,122.3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0,624.6百万元,降幅为2.4%,主要原因是由于研究与开发费减少人民币493.1百万元,但部分被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拨备增加人民币68.8百万元,汇兑损失增加人民币57.6百万元所抵消。
财务成本
财务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5,142.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4,657.8百万元,降幅为9.4%,主要原因是由于本集团借款成本下降。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
本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由2023年的人民币1,512.5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090.9百万元,降幅为27.9%,主要原因是由于本集团联营公司中国巨石利润下降,以及基础建材分部联营公司的利润下降所致。
预期信用损失下的拨备
预期信用损失下的拨备由2023年的人民币-69.2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629.7百万元。
所得税开支
所得税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2,119.3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079.8百万元,降幅为1.9%,主要原因是由于除税前利润的减少所致。
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利润
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5,985.8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4,511.9百万元,降幅为24.6%,主要原因是由于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新材料分部的营业利润均有所减少。
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
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3,863.0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387.3百万元,降幅为38.2%,净利润率由2023年的1.8%下降至2024年的1.3%。
基础建材分部
收入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118,800.5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91,101.6百万元,降幅为23.3%,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价下降以及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销量减少。
销售成本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102,006.4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77,929.8百万元,降幅为23.6%,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销量减少以及煤炭价格下降所致。
毛利及毛利率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6,794.0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3,171.8百万元,降幅为21.6%,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价下降,但部分被煤炭价格下降所抵消,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4.1%上升至2024年的14.5%。
营业利润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营业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7,209.2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3,976.7百万元,降幅为44.8%,主要原因是由于毛利减少、增值税返还减少、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增加,但部分被政府补贴增加、研究与开发费减少所抵销,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的营业利润率由2023年的6.1%下降至2024年的4.4%。
新材料分部
收入
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47,623.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48,551.7百万元,增幅为1.9%,主要原因是由于玻璃纤维纱、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防水卷材、涂料的销量增加所致,但部分被玻璃纤维纱、石膏板、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防水卷材、涂料的平均售价下降所抵销。
销售成本
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5,765.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7,994.2百万元,增幅为6.2%,主要原因是由于玻璃纤维纱、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防水卷材、涂料的销量增加所致,但部分被原材料、煤炭价格下降所抵销。
毛利及毛利率
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1,857.9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0,557.5百万元,降幅为11.0%。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24.9%下降至2024年的21.7%,主要原因是由于玻璃纤维纱、石膏板、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防水卷材、涂料的平均售价下降所致,但部分被原材料、煤炭价格下降所抵销。
营业利润
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营业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7,052.1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5,595.7百万元,降幅为20.7%,本集团新材料分部的营业利润率由2023年的14.8%下降至2024年的11.5%,主要原因是由于毛利率下降,研究与开发费增加,以及人工成本增加所致,但部分被政府补助增加所抵消。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
收入
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45,104.6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45,464.3百万元,增幅为0.8%,主要原因是由于本期完成的生产运营服务量增加所致。
销售成本
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6,696.6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6,905.4百万元,增幅为0.6%,主要原因是由于本期完成的生产运营服务量增加所致。
毛利及毛利率
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8,408.0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8,558.9百万元,增幅为1.8%。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8.6%上升至2024年的18.8%,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技术服务的毛利率上升所致。
营业利润
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的营业利润由2023年的人民币3,506.4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537.2百万元,增幅为0.9%。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2024年的营业利润率为7.8%,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上升,研究与开发费减少,以及商誉减值拨备减少,但被人工成本增加,按公允价值于损益账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减少所抵消。
流动资金及资本来源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尚有未动用的银行信贷和已注册尚未发行的债券额度,合共约人民币393,067.55百万元。
须于下列期间偿还的借款:
于2024年12月31日,合共人民币4,549.2百万元的借款乃由本集团的总计人民币12,735.2百万元的资产抵押。
于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债务比率(按本集团的借款除以资产总额计算)分别为38.8%及37.8%。
业务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依然稳固。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本集团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企业,全面落实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价值管理等各项工作,拓增量、优存量、抓变量、强质量:
01提升经营业绩,以「一利五率」为目标导向,增强穿越经济周期的经营韧性。坚持效益优先,切实提高经营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持续深化三精管理,经营精益化聚焦盈利,管理精细化聚焦降本,组织精健化聚焦效率。
02持续优化布局,坚持基础建材与战新产业两端发力。基础建材积极紧抓水泥+、国际化、双碳,实现价值增量;战新产业聚焦战略落地,加速产业梯度升级,聚焦产业规律,加快优化发展模式,聚焦重点产品,加快夯实战新产业集群;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推进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国际化,实现技术水平、运营模式、品牌建设迈向新高度。
03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绿色化,为发展赋能。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供给,通过迭代式创新实现基业长青的可持续增长;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降成本、增效益、提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全业务的促进效应;不断夯实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化。
04深化改革提升,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工作,提升改革举措的整体效能。加强激励工具的有效运用,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扩大中长期激励覆盖面;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持续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
05加强价值管理,坚持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理念。完成H股回购,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不断提升ESG治理和实践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投资者沟通,持续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机制,讲好中国建材故事,积极传递公司价值。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