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船防务(00317.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完工交船37艘,共计108.44万载重吨,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94.02亿元,同比增长2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77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29亿元,同比增长68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3.36亿元。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人民币535.96亿元,同比增长5.37%;负债总额人民币324.26亿元,同比增长3.74%;所有者权益总额人民币211.70亿元,同比增长7.97%,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人民币178.25亿元,同比增长8.57%。
业务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宏观经济环境基本稳定。全球经济2025年预计将保持小幅增长,但地缘政治局势与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性因素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产生干扰。2025年将迎来「十四五」规划收官,国内经济预计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有望快速发展,但仍需关注国际货币政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连锁反应。
防务产业处于发展窗口。全球地缘局势持续紧张,地缘冲突长期化背景下,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长期存在,如期实现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新兴技术的颠覆性作用对我国防军工制造业提出了「新域新质」、「智能化」、「实战化军事训练」、「边海空防建设」等新要求,引领国防军工企业后续发展方向。海上冲突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将进一步为公务执法装备市场带来增量,尤其是在高性能大型船艇、高度自动化船艇、渔业执法设施配备等方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将带来公务执法船艇更新换代的长期需求。
船海产业保持高景气度。全球造船业正处在老旧船舶更新与船队绿色化转型「双周期」叠加的新历史交汇点上。从更新需求看,当前全球20年及以上船龄的运力超过3.74亿载重吨,较同期全球船厂手持订单3.46亿载重吨的规模高出8.1%,订单仍有释放空间,15-19年船龄的运力超过4.4亿载重吨,潜在订造需求旺盛。从绿色发展看,《欧盟海运燃料条例》等重大规则规范生效实施一定程度利好新造船市场。预计2025年全球造船市场将继续呈现「需求端向好、供给端吃紧」的发展态势。
新兴产业机遇挑战并存。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将继续增长。2023-2033年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10.9GW增长至66.2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8%。国内市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时机将会回暖,海外市场在未来几年还将大幅增长,但国内产能增长迅猛,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制造厂接单及赢利能力将面临考验。
备注:以上资料、数据索引自中船集团经济研究中心等。
2、公司发展战略
本集团以强军报国、深耕海洋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精品海洋装备,成为产业结构合理、核心技术领先、质量服务卓越、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
面对船舶市场发展新形势,本公司秉承「创新、高效、协作、共赢」的企业精神,遵循「坚持制造服务并重」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海洋防务装备、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创新装备三大产业布局,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制造强国建设及海洋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更具价值的方向拓展延伸,做强做优主业,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向先进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度,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94.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24%;合同承接金额人民币25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5.56%。
2025年度,本集团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0亿元,计划承接合同人民币174.5亿元。本集团将持续加强船型研发,推动产品升级,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加大主力船型推广力度,聚焦优质高效订单;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主建船型关键周期持续压降,突破生产建造瓶颈,实现产能提升;持续开展成本工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挖潜提效,持续提高盈利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以确保完成2025年经营计划。
上述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