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京城股份(600860)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公司坚持落实“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高质量党建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改革调整、提质增效,积极推进全年经营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十四五”战略完美收官,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全力提升运营质效,持续加大市场开拓
气体储运板块:
聚焦大客户的新需求,增加延伸服务及辅件配套业务以增强客户黏性;发挥海外平台优势,提高仓储物流服务能力,提升中小客户交货速度。复合气瓶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多家重要客户达成合作。坚持“降成本”、“差异化”,整合内销资源,扩大钢瓶产品的直销范围以及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板块:
在3C生产设备领域实现了有力突破,提高了相关生产设备的定制化能力。加快了产品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的研究,有效提升了获单能力。在地面输送装配系统、冲压连线、悬挂链方面,不断提高产品能力,拓展新应用场景、新领域。
2、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构建科技体系
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全年保持较高研发投入。目前,公司系统内有“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相关创新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发明创新铜奖等。聚焦氢能储运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四型瓶相关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紧贴市场需求,开发多领域新产品。同时,推进智能制造,构建4A顶层架构,依托编码系统标准化数据,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部分联网数控化,复合气瓶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达国内领先。
子公司北洋天青通过实现相关产品控制系统的技术突破和推广,有效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能力的提升降低了产品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增强了获利能力。
3、全力强化管理工作,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全面对标优秀企业,狠抓内部管理,梳理产品标准成本,制定涵盖运营、成本、市场及政策支持的改进方案,补强短板。推动降本增效,通过产品开发等多项措施实现科技降本与采购降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聚焦青年人才招聘,提升职业技能,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启动6S现场管理,划分责任区,发布工作指南,营造全员参与氛围,实现工作环境改善与员工素养提升。
4、全力防控各类风险,持续筑牢经营保障
公司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并编制资料组织培训,提升全员法律与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主业稳健发展。同时,完善平台制度,筑牢运营防线。聚焦审计监督,实施多种审计方式,推动内控与管理水平提升,完成多家子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提管理建议。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气体储运板块
气体储运装备行业上游主要为钢铁、锻件等,中游行业为气体储运装备制造行业,下游为气体储运装备应用行业,主要应用于化工、医疗、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气体储运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得以维持较高水平。
钢瓶板块:
我国工业气体市场整体发展趋势稳中向好,钢瓶板块市场总量相对平稳。但2024年国内经济环境不太乐观,终端用气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也面临一定困难,气瓶市场需求未能达到预期。预计2025年随着政策刺激和工业升级的推进,钢瓶板块市场需求呈现稳增长态势。
复合气瓶板块:
氢能产业链还处于政策支持培育阶段。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同比减少10.4%和12.6%。预计2025年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氢能需求将加速释放,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实现增长。
低温储运板块:
国内低温瓶近年来受基础设施投资幅度的降低,导致大宗工业气体用量减小因素影响,整体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同时,车用瓶市场方面,近几年国内重卡以存量更新为主。预计2025年工业储罐和车载LNG瓶市场将保持稳定。
(2)智能制造板块
自动化设备行业:
2024年,中国自动化设备市场持续增长。工业自动化设备仍是主力,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设备向智能化、柔性化升级,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优势占据较大份额,同时新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定制化服务在细分领域崛起。尽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技术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
未来,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企业需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并抓住发展机遇。
家电行业:
2024年中国家电行业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达10307亿元,同比增长12.3%。出口市场表现强劲,前11个月白色家电出口额同比增长14.3%至1174.6亿美元,电视出口量预计再破亿台,头部企业加速海外新兴市场扩展布局。政策驱动效果显著,“以旧换新”补贴带动9-12月连续四个月两位数增长,政策发力促进行业加速释放生产设备升级需求。
当前家电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方面对其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绿色制造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入场给传统设备制造商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普通货运;专业承包。一般经营项目:开发、设计、销售、安装、调试、修理低温储运容器、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隔膜式压缩机、核级膜压缩机)及配件;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伺服控制机构制造;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智能仓储装备销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销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二)主要产品
1、气体储运板块:
主要产品包括: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气瓶、钢质无缝气瓶、焊接绝热气瓶、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ISO罐式集装箱、低温储罐、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加气站设备等。
2、智能制造板块:
主要产品包括地面输送装配系统产品、悬挂链空中输送系统产品、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冲压连线产品、非标自动化专机产品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气体储运板块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与品牌、技术、销售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拥有以下竞争优势:
1、规模与品牌优势
公司是一个拥有七个专业气体储运装备生产基地及一个美国公司的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发展,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技术基础优良、产品稳定可靠的企业形象,天海品牌已成为行业内知名品牌之一。
2、技术优势
经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创新,目前公司已具有A1、A2、C2、C3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和A1、A2、B1、B2、B3、C2、C3、D1、D2级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现可生产800余个品种规格的钢质无缝气瓶、缠绕气瓶、蓄能器壳体、无石棉填料乙炔瓶、焊接绝热气瓶、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含车用)、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低温罐箱及加气站等系列产品;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化工、消防、医疗、石油、能源、城建、食品、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
同时,凭借对清洁能源市场的准确把握,公司通过对车用LNG气瓶、CNG气瓶、低温贮罐、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等多方位的技术整合,可为客户提供LNG/CNG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还可按中国压力容器标准、欧盟ADM和97/23/ECPED、澳大利亚/新西兰AS1210等标准设计制造不同容积和压力等级的低温贮罐、IMO罐式集装箱产品。
3、销售体系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销售网络。在国内拥有三十多个经销网点,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全覆盖,在国内主流车厂的零部件供应链中,为国内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汽车厂商等提供零部件;在境外建立了八个销售网点,主要分布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关产品已被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八大气体公司中的七家接受;为了打通基层与市场的链接,提高战略执行单元的活力和经营业绩,公司对内部的管控模式进行了转型升级,使各下属公司建立起研产供销为一体的事业部模式,充分释放组织活力,能够针对市场变化灵活快速的做出反应,切实提升经营业绩。
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良的管理水平、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稳步向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气体储运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迈进。
4、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内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干部员工提供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发展成果的事业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在研发、销售、管理、运营及生产一线等岗位,打造德才兼备、具有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核心人才队伍。
(二)智能制造板块
1、技术优势
公司聚焦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家电行业,以企业信息化业务版块为驱动核心,以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为基础,打通设备层、控制层、运营层、决策层,具备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销售优势
公司建立了较强的销售团队,围绕核心客户,深度了解客户需求,充分释放团队活力,能够针对市场变化快速调整营销模式。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优良的销售管理团队,锚定家电业务细分市场,稳步扩大市场份额。
3、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组建了高效专业的人员团队,建立了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为员工提供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平台。在技术、生产、销售、管理、运营等核心岗位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4、公司制度优势
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涵盖战略规划、风险防控、合规运营等全流程,形成科学决策机制与标准化执行体系,保障业务高效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5:战略协同优势
公司依托战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链纵向垂直整合,通过统一战略规划实现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渠道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加强横向业务联动,建立跨企业、跨部门协作机制,共享研发成果与供应链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形成品牌矩阵联动效应,整合客户资源与服务体系,增强综合解决方案输出能力。通过生态圈建设,延伸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关联领域布局,努力提升行业全价值链服务能力,强化抗周期风险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气体储运板块
钢瓶产业:随着美国加税风险的提升以及欧盟对国内钢瓶的反倾销调查,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压力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随政策刺激和工业升级的推进,工业瓶市场需求将继续恢复,特别是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尖行业快速发展,特种气体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但国内市场主要为存量博弈,竞争愈演愈烈。消防瓶市场进一步分化,楼宇消防预计保持2024年水平,轨道消防随着我国城市轨道逐步完善,城市轨道建设逐年递减,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下滑,船用消防市场预计保持稳定增长。
复合气瓶产业:氢能产业五大城市示范群的四年承诺考核临近(2021年8月-2025年8月,政府可能加快交通示范项目落地,预计五大示范群剩余任务目标8400辆,示范群外车辆数量预计1300辆,合计9700辆。同时,随着“低空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无人机领域的氢能业务迎来了新机遇。复合气瓶成本的快速下降为电子气等高附加值气体的集束运输提供了可能性,国际市场方面在氦气、氢气和天然气的储运领域也将存在一定的市场机会。
低温储运产业:工业低温瓶2025年市场整体需求将保持平稳。随着俄乌冲突及天然气供应逐步稳定,HPDI产品销售将维持2024年的高水平。
2、智能制造板块
2024年在国家支持政策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虽然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同比去年略有下降,但在各行各业中仍保持较好态势。经过多年的行业沉淀和技术积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朝着出海竞争、国产替代方向发展,2024年国产产品的出口量和市场份额均显著增长。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态势的延续,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技术融合、市场空间拓展和竞争格局多元化的关键时期,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气体储运板块
企业定位:打造全球领先的气体储运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
产品/业务定位:继续巩固工业气瓶和消防气瓶的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提升盈利能力;聚焦、优化天然气业务产品结构,保持适度规模,创新运营模式,提升竞争优势;加大氢能市场布局与技术转化力度,加快四型瓶产业化、批量化进程,抢占氢能行业发展先机。
2、智能制造板块
企业定位: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战略思路:聚焦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领域,深耕家电业,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集成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产品生产制造及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保持现有产品竞争优势,积极拓展新市场。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公司“十四五”战略为统领,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落实“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发活力,全面推动管理提升,加速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努力实现2025年各项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际局势恶化风险
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海外贸易的风险加大。
一是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通胀预期延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威胁着全球贸易复苏,出口市场整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二是中美竞争加剧,关税障碍增加,贸易摩擦增强;同时,欧洲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出口市场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三是俄乌冲突的持续紧张导致欧洲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长远来看,能源结构从天然气向电气化转变。LNG市场发生较大变化,LNG储运装备需求减少。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尽管气体储运市场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未来产品市场可能会发生变化,也会给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和影响。因此未来公司要突出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学部署,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突出专业化发展方向,巩固、拓展、扩大市场份额。
3、新业务新市场开拓风险
氢能及燃料电池目前中国以商用车为主,主要应用在物流、公交和大巴等领域,尚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受国家和各地方政策等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在发展新业务、新市场开拓方面则会遇到不可预期的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氢能业务发展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五)其他
1、经营成果分析
本报告期公司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约9,311.00万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约9,420.26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同比减少约109.26万元。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约24,336.46万元,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约14,908.42万元。
本报告期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37.68万元,增长42.68%,主要因为:当期缴纳税金增加;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01.55万元,增长41.80%,主要因为债务重组收益增加;
本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约628.42万元,主要是应收款项增加导致的坏账准备增加;
本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79.01万元,主要是本年存货可变现净值与售价差距缩小,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应减少;
本报告期资产处置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78万元,主要是本年处置资产收益增加;
本报告期营业外收入减少约62.06万元,主要是上期下属子公司收到赔偿金收入所致;
本报告期营业外支出增加约47.20万元,主要是下属子公司支付赔偿金以及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增加所致。
2、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分析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及总负债较年初相比均有所增加。资产总额308,661.33万元,比年初增加约27,426.98万元,增加了9.75%。负债总额约167,445.61万元,比年初增加约24,051.93万元,增加了16.77%。股东权益总额约141,215.72万元,比年初增加3,375.05万元,增加了2.45%。
3、财务状况分析
公司实施谨慎的财务政策,对投资、融资及现金管理等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一贯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良好的融资渠道,公司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在满足公司经营活动资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和防范财务风险,以实现公司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4、银行借款
公司认真执行年度资金收支预算,并依据市场环境变化和客户要求,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在满足公司经营活动资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和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公司及股东收益。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比期初增加9,000.00万元,增长64.29%;长期借款比期初增加6,335.00万元,增长90.50%。
5、外汇风险管理
本公司承受外汇风险主要与美元、欧元有关,除本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北京天海公司、天海美洲公司、京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美元、欧元进行采购和销售外,本集团的其它主要业务活动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因此可能面临美元、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风险,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外汇风险。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业务收入,现金流出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123,883.99万元,现金流出129,643.26万元,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59.27万元。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报告期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为1,720.66万元,主要是本期处置固定资产收回的款项;投资活动支出的现金10,277.24万元,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资金支出,报告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56.59万元。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9,500.00万元,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出17,426.14万元,主要是偿还贷款和利息费用以及支付的经营租赁租金款项,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73.86万元。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同比减少约12,395.26万元,主要是因为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期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约7,150.44万元,主要是本期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增加,以及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约13,545.17万元,主要是上期收到专项资金以及收到员工股权激励款所致。
资本结构
报告期公司资本结构由股东权益和负债构成。股东权益141,215.72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32,800.06万元;负债总额167,445.61万元。资产总额308,661.33万元,期末资产负债率54.25%。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