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黄山胶囊(002817)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过去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会议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2024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转变。”并将高端药用辅料列入鼓励类的医药板块。公司持续提升生产车间智能化水平,不断打磨肠溶胶囊、植物胶囊等高端药用辅料生产工艺,符合国家产业指导方向。2024年11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巴西、中国、印度和越南的硬质空心胶囊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目前尚在调查期,预计美国商务部初裁结果将于2025年上半年公布。北美作为重要的空心胶囊需求地,如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将影响空心胶囊出口量,短期内加剧国内竞争。2025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用辅料附录的公告,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正式实施前,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当及时改进设施设备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该办法的实施将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随着医药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用辅料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新政密集出台规范行业鼓励创新,胶囊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行业内的竞争将逐渐回归本源,拥有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企业会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公司是行业内大型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之一,有着三十多年高品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历史,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设备更新改造及产品研发升级工作,打造了国内技术领先的空心胶囊智能制造车间,能够生产各种规格、品种的药用空心胶囊,并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定制服务。未来公司将紧抓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持续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明胶空心胶囊和肠溶明胶空心胶囊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营业执照,公司的经营范围:药用空心胶囊制造、销售,企业自产药用空心胶囊出口、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进口。
2.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体系,具体如下:
采购模式:公司设立采购部,采用集中采购模式,负责统筹生产性物料、大宗设备及物资、基建工程的采购,围绕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及年度采购预算,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实施采购作业和供应商管理。对于原料根据生产量的需求结合市场价格走势判断,分批次集中采购;对于辅料主要根据库存量制订采购策略,以保障生产供应、持续降低成本为宗旨。
生产模式:公司设立生产管理中心,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采取以销定产并保留适当安全库存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出的各产品年度预测的销售计划确定年度生产计划,每月通过产销协调,结合各车间的生产能力及产品库存情况利用ERP系统下达生产计划。通过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影响力。
销售模式:公司设立有专业的销售部门和与服务商建立居间服务的销售模式,采取现场洽谈、展会交流、网络推介等多种营销方式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销售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销方案,推行以商务交流与技术推广结合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立足公司发展战略,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服务商建立互利共赢为目标的运营模式,目前形成了诚信、专业、规范、高效的营销网络,为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有力保障。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公共卫生安全的阴霾散去,胶囊需求量回归历史常态,公司在做好国内市场维护的同时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但受市场因素影响,客户采购价格持续下降,加之上半年原材料采购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一是以肠溶、保健、小型号三类利润较高的产品为重点,大力开拓市场;二是通过增加招标频次,扩大采购范围等方式,逐步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三是进一步提高车间智能化水平,打磨生产工艺,持续提升产品合格率。通过不懈努力,公司经营效益企稳回升,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48.32万元,较去年上涨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5.34万元,较去年减少2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15.63万元,较去年减少24.14%。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质量管理优势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公司一直将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性作为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的根本。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先后通过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GB/T4500-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NSF(NationalSanitationFoundation,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认证、美国FDA的DMF备案号、LPPOMMUI认证、绿色工厂称号,2023年,公司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认可,使得公司明胶空心胶囊产品具备了第三方专业检测能力,出具的检测报告具备一定公正性。2024年公司QC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通过《二级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
公司在ISO体系的基础上,融入GMP、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丰富质量文化、完善质量体系,建立组织技术服务、QA、QC队伍,确保客户需求被精准识别,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跟踪,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公司较早在行业中实现空心胶囊非灭菌化生产,为客户不断提升的产品安全性指标提供了更多支持。
(2)销售渠道优势
公司具有完善的营销管理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销售政策,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创新营销理念,在产品高度标准化前提下,大力推行定制化营销服务模式。将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有机地融合于系统的营销中,在为客户提供符合制剂标准的药用空心胶囊产品同时,努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包括产品定制、设备服务、填充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培训)。
长期以来,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与规范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产品获得了众多制药企业的认可,并与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客户群体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形成包括了医药生产企业和部分保健品、医学研究院在内的庞大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通过与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业知名度,及时充分地掌握行业的需求和动态,从而为公司客户规模和销售网络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8月22日,公司顺利通过海关高级认证管理体系,为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3)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秉承质量源自设计(QbD)质量理念,坚持新产品研发和产品技术服务是公司作为制造企业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建立了规范的技术研发体系,对产品立项、研发项目管理、信息法规与专利、产品国内和国际注册、产品技术服务等进行了规范管理,确保产品处方和工艺从设计、中试放大、规模化生产到客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均得到有效控制,充分保证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
公司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新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及胶囊专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开发。公司技术中心不断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持续增加自主研发投入,掌握了国内先进的肠溶包衣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方法、特型明胶空心胶囊生产技术、肠溶明胶空心胶囊包衣配方、速溶型HPMC空心胶囊等核心技术,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公司肠溶包衣新材料研究与应用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安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肠溶明胶空心胶囊产品被评定为安徽工业精品;省重大科技专项“新型聚丙烯酸树脂肠溶包衣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验收;公司于2010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6年、2019、2022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于2015年9月获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证书》(皖ETC证2015119号)。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积极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原料供应商、客户开展紧密合作,针对客户研发过程中关于空心胶囊的特殊要求,攻坚克难,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如:抗交联胶囊、抗脆碎胶囊、耐强酸强碱的肠溶胶囊、速溶型HPMC空心胶囊等等;为配合客户产品出口欧美的需求,公司产品已获得美国FDA的DMF备案号。
随着原辅料关联审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中带量采购、新《药品管理法》实施等政策影响,国内医药行业正经受着残酷的洗礼,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回归本源,拥有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为此,公司将继续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医药科技服务平台,将研发创新、定制化服务、智能化制造打造成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4)专业化、规模化优势
公司是行业内规模最大的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之一,年产能达400亿粒以上,并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空心胶囊装备制造能力,能够生产各种规格、品种的药用空心胶囊,并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定制服务。2017年空心胶囊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启动实施并于2021年投入运行;2024年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数字化车间顺利投产。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使得产品的性价比较业内其他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5)品牌美誉优势
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之一,拥有三十多年高品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历史。在药用空心胶囊行业,公司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突出贡献奖成员单位、药用空心胶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之一。公司的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旌川”牌药用空心胶囊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旌川”牌明胶空心胶囊和肠溶明胶空心胶囊荣获“中国化学制药行业药用辅料优秀产品品牌”。
(6)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从供应商选择、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到产品销售的整体管理体系,应用ERP、MES等信息化手段,对产量、成本、销量等业绩指标进行追踪管理,并对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均实行精细化管理。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核心管理人员稳定。公司根据发展需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和提升核心团队实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职工,深入贯彻董事会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求变,持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控,扩大客群,组织优化内部生产要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不懈努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348.32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5.3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07%,较好的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公司治理方面:公司一是修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顶层制度,三会运作更加规范,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二是全面梳理了公司行政、生产、销售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内部管理更加精细。三是精益资金管控,加强财务价值创造能力;深化财务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并荣获第二十六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金信披奖”。
科技创新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400.65万元,报告期内,2024年申报专利5个(3个发明专利和2个实用新型专利,均已受理),授权4个专利(3个发明专利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顺利通过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审,获评“安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长三角生物医药新质领航企业20强”、“中经医药2024年度大健康杰出企业”;明胶空心胶囊DMF备案号已在FDA与制剂关联,为明胶空心胶囊拓展药用胶囊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生产销售方面:一是持续推进技改工作,不断提升车间智能化水平,车间全年进行技术改造20余项,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数字化车间顺利投产,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的研发与产业化》获评安徽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组织参加泰国保健品展会、欧洲米兰CPHI展会,海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并获评“安徽省海外仓示范企业”。三是夯实基础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工作,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质量管控方面:质量管理团队稳步增强,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梯队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团队素质持续提升,《产品定制化管理模式—定制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获评“大黄山先进质量管理方法10佳案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顺利通过CNAS复评,QC部实验室取得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备案证明。
企业文化方面:一是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员工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举办职工运动会、掼蛋比赛、靓丽女神节等活动,向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着力提升员工幸福感,员工离职率大幅下降。三是坚持正风肃纪不松懈,积极推进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从严执纪问责,持续优化政治生态。
未来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宏观经济向好趋势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预计空心胶囊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但行业内卷、贸易保护盛行等因素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公司将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竞争格局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以变应变,打造胶囊定制化服务专家,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医药科技服务平台。
二、2025年经营计划
(一)聚焦经营根本,加力提升发展质量。一是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成果转化、小改小革多向发力,持续提升生产车间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优化配方设计、完善工艺规程,尽快激活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登记号,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二是紧跟市场变化,精准灵活的调整销售政策和营销策略,加强外贸团队力量,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三是抓好成本管控“总开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加强对供应商的对比调研,灵活运用多元化采购方式,全力拓展降本空间,确保供应安全。
(二)多层次修订制度规范,加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根据新公司法及相关规定,统筹推进公司章程修订、取消监事会、董事会换届选举等工作,做好经营管理的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率。二是完善激励考核、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等关键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防范内部风险。三是根据新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辅料》的要求,梳理新旧规范的差异,查缺补漏,全面修订SOP流程,加大培训力度,确保生产工作顺利衔接。
(三)坚持底线思维,加力提升风控水平。一是坚决防范安全、环保事故,建立健全ESG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追究,做到从零开始、向零奋斗。二是大力提升财务质量,筑牢合规底线,强化预算管控,避免财务差错和涉税风险。三是进一步提升信披质量,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四)以党建赋能企业发展,加力提升干事氛围。一是深化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二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提升职工幸福感,构建公司与职工命运共同体,凝心聚力,激发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五)科学构建市值管理体系,加力提升投资价值。一是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坚持分红,积极回报广大股东,与全体股东共享经营成果。二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信息披露、业绩说明会、路演、调研等多种方式,主动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内在价值。三是结合资本市场利好政策,探索使用多种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政策监管风险
由于药用空心胶囊直接关系到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伴随原辅料关联审评审批制度不断深化,制剂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关联监督检查和飞行监督检查日趋常态化。我国药用空心胶囊行业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因此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良莠不齐,由此导致药用空心胶囊市场不规范,以及各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差异较大,问题出现比较多。近年来国家医疗与医药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带量采购”、“重点监控目录”、“一致性评价”、“药占比管理”等政策或措施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用辅料附录的实施,将对空心胶囊生产制造行业带来较大的改变和冲击。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分析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紧跟政策要求,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在国外政策方面,近年来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迅速,但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原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胶囊用明胶是公司产品最主要的原材料,胶囊用明胶行业是公司的上游产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趋严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将造成公司采购成本的攀升,对公司产品的毛利造成影响;同时国内限电政策落实,原辅料生产成本均出现上涨趋势。公司将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全面掌握市场行情,编制采购预算,优化采购流程,对主要原材料进行战略储备,拓展主要原材料采购渠道,加大对供应商的管理考核,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风险。
(三)产品降价风险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国家带量集采等政策的继续推进,医药行业传统产品的毛利大幅下降,行业增速将继续下行,各企业的竞争将趋激烈,公司可能面临产品降价风险。
(四)人力资源的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拓展,可能存在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储备与公司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匹配,高素质人才紧缺风险。公司大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等方式,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管理、营销人员;优化选人和用人机制,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员工激励计划,有效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