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盘,中联重科(000157)报收于7.51元,较上周的8.02元下跌6.36%。本周,中联重科3月24日盘中最高价报8.15元。3月28日盘中最低价报7.47元。中联重科当前最新总市值651.72亿元,在工程机械板块市值排名4/28,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15/5139。
中联重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上升0.41%;扣非净利润25.54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10.92亿元,同比下降4.0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41.4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上升4.86%;负债率51.64%,投资收益-1559.55万元,财务费用5640.1万元,毛利率28.17%。
3月26日业绩说明会,网络会议
预计第一季度业绩情况请届时关注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全力加速向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曲线。截至2024年末,第二增长曲线的收入占比已超过48%。
2024年中联重科海外收入占比超51%,同比提升约13.37pct,按产品类别看,混凝土和起重机械的海外收入占比在其板块销售收入的占比也已过半。
海外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公司依托“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直销体系,在传统优势区域如中东、中亚、东南亚区域保持稳定增速,在欧洲、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市占率提升显著。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已实现在40余个重点国家布点,一级空港覆盖近200多个国家,全球各主要城市已建成各类网点超400个,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司持续健全立体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全方面、立体式赋能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自上市以来,公司已经累计分红超25次、分红金额约263亿元,历史整体分红率约为43%,股息率长时间以来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近5年公司还持续开展大规模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近50亿元。
在国内市场低谷期,公司全力加速向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曲线,这些转型举措显著增强了公司发展的稳定性、让企业进入跨周期、可持续的发展通道。公司业绩有望受益于国内市场的筑底复苏;海外市场的各区域接续增长;产品的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包括土方、农机、矿山在内的产品品类的持续扩张;极致降本。
高机的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得益于高机海外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机海外产品毛利率高于国内产品;国内客户结构发生变化,剪叉和臂式产品毛利率均有提升;降本控费,效果进一步显现。
2024年公司工程起重机板块国内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5吨级市场份额达35%,创近几年最好水平;35吨级、55吨级产品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在700吨级及以上市场份额达36%,行业地位数一数二。国内履带式起重机金额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同比大幅提升;千吨级以上产品市场份额超40%,位列行业第一。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新兴产业布局,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发出了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已初步实现部分日常生活简单基本动作及工厂物流搬运、分拣等作业,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柔性制造、商业服务、居家养老等场景。
近年来,公司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上持续投入研发并加速应用,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生态。
公司在东欧、中亚区域有非常完善的市场布局,可以很好地利用公司直销的优势跨区域协调资源以迅速抢抓市场机遇。
公司在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直都高度重视全体股东回报,通过现金分红及回购公司股份等方式持续与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2024年,公司完成了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近28亿元,同时,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回购H股超1.6亿元进行注销。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国际化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果,对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随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拓展和良好表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提升。
产品布局方面,中大挖已在国内外市场具备优势。以微挖、滑移装载机为代表的紧凑型设备,已经在欧美高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矿山涉及能源、资源,涉及全球万亿市场;同时,其又是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公司近年矿山机械发展加速,2024年推出首台百吨级混动宽体车并已批量上市,全球最大529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还有400吨液压挖掘机、600马力推土机等,今年还会有更多大型高端矿山装备上市。
2024年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提升1.04pct、0.81pct,主要一是由于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而海外销售毛利率较国内高;二是由于国内坚持高质量销售,以及公司坚持持续降本,国内销售毛利率各产品线均实现增长;三是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运行中充分应用,降低公司运行费用。
2024年公司销售回款率超120%,净现金流减少主要是由于2023年末公司为保障供应链健康发展主动调整了采购付款政策,且票据在2024年已兑付,导致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大幅减少,2025年预计净现金流将会进一步优化。
从超高米段产品来看,全球50米以上的超高米段高机中联的市占率是全球第一,60米段以上的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另外,我们电动化的优势,相比欧美制造商,也更加突出。
国内农业机械市场仍集中度较低,预计未来行业将加速洗牌,大量中小品牌将逐步淘汰,中国品牌将基本把国际品牌挤出国内市场,还将进一步在全球市场提高份额。
公司战略三大转型:1)坚定全球化战略;2)培育新兴产业;3)加速数字化转型。公司通过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转型,公司进入跨周期、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公司工程起重机、建筑起重机、混凝土三大优势板块的优势非常明星,竞争格局呈现明显头部效应,公司在这三大板块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均处于“数一数二”地位。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20亿元,同比增长0.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2亿元,同比下降21.03%。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同比下降4.6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4%,同比下降0.17%。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3元人民币现金(含税),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股本总数为基数。预案公布至实施前,如股本总数发生变动,分配比例不变,按新股本总数分配。公司披露现金分红不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规定。2024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553,741,942.08元,期末可供股东分配利润10,958,617,698.68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4日,公司总股本为8,677,992,236股。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多项议案,包括2024年度CEO工作报告、董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A股和H股年度报告及摘要、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聘任2025年度审计机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核销、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议案。此外,会议批准了多项担保议案,包括为按揭、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及买方信贷业务提供担保,总额不超过420亿元;对控股公司提供总额不超过354亿元的担保;以及中联重科安徽工业车辆有限公司和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担保业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低风险投资理财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日常关联交易、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项目等议案。最后,会议提议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并授权董事长决定具体会议时间和披露事宜。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多项议案。审议通过的议案包括《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A股2024年年度报告及摘要》、《H股2024年年度报告》、《H股2024年度初步业绩公告》、《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关于2024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关于2024年度资产核销的议案》、《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制订了市值管理制度,旨在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确保市值管理活动的合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常态化。该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合规的信息披露,引导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趋同,利用资本运作、权益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手段,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基本原则包括合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常态化。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拟申请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以优化公司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发行规模不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将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实际资金需求在注册有效期内择机一次或分次发行。发行期限不超过270天,实际发行价格将根据发行时的指导价格及市场情况确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及其他交易商协会认可的用途。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拟申请注册统一注册发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务融资工具(DFI),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扶贫债务工具等。注册阶段不设注册额度,发行阶段再确定品种、规模、期限等要素,决议有效期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36个月。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旨在优化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发行期限不超过10年,发行利率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发行对象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及其他交易商协会认可的用途。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