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浙商银行(601916)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1. 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的损失准备的确定
项目内容
- 会计政策:请参阅财务报表附注“三、7 (6)金融资产的减值”和附注“三、30主要会计估计及判断”所述的会计政策以及附注“五、6发放贷款和垫款”和附注“五、7.2债权投资”。
- 关键参数和假设:浙商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的损失准备。损失准备的确定过程涉及到若干关键参数和假设的应用,包括信用风险阶段划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折现率等参数估计,同时考虑前瞻性调整中的经济指标、经济情景和权重的使用和其他调整因素等。
- 外部和内部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和浙商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
- 评估因素:在评估关键参数和假设时,浙商银行对于不同阶段的公司贷款和垫款和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及个人贷款和垫款,所考虑的因素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折现率;对于第三阶段的公司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所考虑的因素包括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
- 管理层判断:在运用判断确定违约损失率时,管理层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可回收金额、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可行的清收措施、担保物的估值、索赔受偿顺序、是否存在其他债权人及其配合程度等。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价:了解和评价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的业务流程及损失准备计提相关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 信息系统评价:利用毕马威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评价损失准备相关信息系统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
- 模型和参数评价:利用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专家的工作,评价管理层评估损失准备时所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参数及管理层关键判断的合理性。
- 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参数使用的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信贷审阅:对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选取项目,执行信贷审阅,检查包括逾期信息、向客户经理询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检查借款人的财务信息、抵质押物信息等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
- 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中的债权投资的损失准备相关的披露的合理性。
2. 结构化主体的合并和对其享有权益的确认
项目内容
- 会计政策:请参阅财务报表附注“三、4控制的判断标准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附注“三、30主要会计估计及判断”所述的会计政策以及附注“六、2在结构化主体中的权益”。
- 结构化主体定义:结构化主体通常是为实现具体而明确的目的设计并成立的,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
- 权益和合并判断:浙商银行可能通过发起设立或持有等方式在结构化主体中享有权益。当判断浙商银行是否在结构化主体中享有部分权益或者是否应该将结构化主体纳入浙商银行合并范围时,管理层应考虑浙商银行对结构化主体相关活动拥有的权力,享有的可变回报以及通过运用该权力而影响其可变回报的能力。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价:了解和评价有关结构化主体合并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 合同和文件检查:对主要产品类型中重要的结构化主体选取项目并执行下列审计程序:检查相关合同、内部设立文件以及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以理解结构化主体的设立目的以及浙商银行对结构化主体的参与程度,并评价管理层关于浙商银行对结构化主体是否拥有权力的判断。
- 风险与报酬结构设计:检查结构化主体对风险与报酬的结构设计,包括在结构化主体中拥有的资本或对其收益作出的担保、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安排、佣金的支付和收益的分配等,以评价管理层就浙商银行因参与结构化主体的相关活动而拥有的对结构化主体的风险敞口、权力及对可变回报的影响所作的判断。
- 管理层分析检查:检查管理层对结构化主体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以及浙商银行对享有结构化主体的经济利益的比重和可变动性的计算,以评价管理层关于浙商银行影响其来自结构化主体可变回报的能力判断。
- 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结构化主体的合并和对其享有权益确认相关的披露的合理性。
3.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评估
项目内容
- 会计政策:请参阅财务报表附注“三、30主要会计估计及判断”所述的会计政策以及附注“十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 公允价值影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是浙商银行持有/承担的重要资产/负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调整会影响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 估值基础:浙商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估值以市场数据和估值模型为基础,其中估值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参数输入。
- 管理层判断:当估值技术使用重大不可观察参数时,即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情形下,不可观察输入值的确定会使用到管理层估计,这当中会涉及管理层的重大判断。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价:了解和评价浙商银行与金融工具估值相关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 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通过比较浙商银行采用的公允价值与公开可获取的市场数据,评价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估值。
- 第二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选取项目,评价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估值。我们的程序包括评价浙商银行采用的估值模型,独立获取和验证估值的输入参数,将我们的估值结果与浙商银行的估值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利用毕马威估值专家的工作,通过建立独立估值模型进行重估。
- 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相关的披露的合理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