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天虹股份(002419)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居民的消费意愿仍显不足,2024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3%,与上年持平;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市场情绪仍偏谨慎,消费需求有待提振。2024年国内政策加大支撑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新型消费市场的细分化趋势明显,竞争格局进一步多元化与精细化。新兴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竞争新战场,部分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内容生态,成为直播/社交电商领域的新流量洼地。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零售数字技术应用与运营能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已成型。2024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天虹股份位列第14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商业模式概述公司已转型成为一家数智商业企业,经营业务包含数字零售业务与数字产业业务。其中,公司数字零售业务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业态升级,成为全渠道、多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消费平台。同时,公司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实践开发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向零售服务及相关行业推广延展,培育形成数字产业。
价值创造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通过百货、超市、购物中心全渠道、多业态为顾客提供本地化生活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到店及到家服务;以APP线上平台整合全域资源,以SCRM系统精准服务全国目标顾客;为B端企事业单位等大客户提供消费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数字资产和数字技术为零售生态合作创新赋能增值。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数字零售与数字产业两类。
1.数字零售业务是指通过融合线上线下、零售与服务,为C端顾客和B端企事业单位提供本地化消费服务。目前拥有“天虹”、“君尚”、“sp@ce”三大品牌,其中“天虹”、“君尚”为中高端百货、购物中心品牌,“sp@ce”为中高端超市品牌。
线上载体主要是天虹APP平台,链接转化公域和私域流量,是公司的会员中心、商品中心、营销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流量共享中心。
线下主要包括平台型与垂直型两类业务。平台型业务为百货和购物中心,以联营、租赁等合作模式为主;垂直型业务为超市,主要是自营模式。百货提供品质、时尚的商品和优质的生活服务,分为中心型百货与社区型百货两类;购物中心定位为畅享欢乐时光的时尚生活中心,包含吃喝玩乐、时尚零售、儿童成长、便利生活四大内容主题,并融合数字化技术打造特色主题街区升级顾客体验;超市秉承“万物精良,生活有光”的生活理念,发现全球美好商品,提供精细的服务,利用领先的数字技术,为顾客打造一日三餐四季的全方位购物体验及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
2.数字产业业务主要通过沉淀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经验,围绕零售生态体系,由科技子公司灵智数科为生态伙伴提供数字化商业服务技术及数字化顾问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培育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目前拥有智能化客户资产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用工平台·小活儿两大核心产品。智能化客户资产管理系统提供SaaS+定制+运营陪伴全场景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助力实体企业实现顾客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运营提效;智能化用工平台·小活儿积极拓展生态服务能力,以企业灵活用工解决方案和C端灵活就业为典型场景,推动灵活就业人员、用工企业、数字化技术、运营人才、培训机构等多领域业务主体的生态融合,以提升用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公司积极拥抱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平台,加强业态和服务创新,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术变革,推动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数字力”、“商品力”、“服务力”以及“体验力”四大核心竞争力。
(一)数字力公司以数智化技术驱动零售价值链升级,通过场景、技术与生态协同构建核心竞争力,体现在:(1)智能化中台架构:自主研发业务与数据双中台,完成会员、商品、营销、供应链等核心模块的全链路数字化改造,依托动态算法优化与网络化协同机制,逐步实现“人-货-场”全要素互联;(2)全域数据驱动决策: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逐步构建智能补货、动态定价等场景化应用体系。通过深度挖掘消费行为规律,优化人货场匹配效率,系统性提升运营精准度与成本管控能力;(3)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自研SCRM系统集成用户行为标签,通过智能推荐引擎与自动化营销工具,建立精准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复购率与VIP客户价值贡献;(4)产业互联网赋能实践:以灵智数科为核心载体,打造零售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标准化产品与垂直领域专业技术及运营服务,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行业整体效率提升。
(二)商品力公司致力于打造品质更好、价格更优、速度更快的优质供应链,体现在:(1)通过建设全球采购网、生鲜直采基地、打造自有品牌及3R商品(Readytoeat、Readytoheat、Readytocook,即食即煮即烹商品)等策略为顾客开发严选国内外优质商品;(2)以打造价格力、品质力、趋势力为核心,围绕大健康主题精选满足顾客美好生活需要、高质价比的商品,并通过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商品的品质与食品安全;(3)构建智能化顾客与商品洞察模型,通过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的门店及商品规划流程,构建研发型供应链实现生态共创;建立科学有效的供应商赋能机制,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特色的门店,实现顾客满意。
(三)服务力公司拥有四十年广泛口碑的顾客服务能力,践行“以顾客为中心”,坚守品质立业,被行业评价为“中国零售服务标杆企业”,体现在:(1)利用数字技术与顾客需求洞察、消费行为解读和定制化能力,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交互化、精准化的服务;(2)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多业态、多场景触达顾客,绘制顾客全旅程价值曲线,打造服务乐点、创新场景体验,强化亲子玩乐、宠物友好、银发关爱等服务标签;
(3)自上而下践行“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牵引,通过愉悦基金和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全员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愉悦服务,打造亲密的服务体验。
(四)体验力公司致力于打造友好、共融、惬意、欢聚、探索、智能的顾客体验,体现在:(1)沉淀40年业态经营与研究规划能力,持续研究业态发展趋势,细化客群、经营、业态、体验定位,开展前策设计、挖掘商业价值、整合多业态内容、打造亮点空间,具有较强的从规划到落地的专业支撑能力优势;(2)开发与应用多项工具体系,包括五感品质保障体系、服务设施构建体系、亮点空间打造体系、体验营销创新与运营体系、数智化门店模型,并对建筑空间实施数字化标准化,提升空间体验打造能力;(3)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全业态、全旅程顾客体验系统,持续优化监控指标体系,搭建NPS评价体系,驱动用户全旅程体验不断优化,提升顾客忠诚度。
四、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一)主要经营情况回顾报告期内,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运行,零售市场竞争加剧。面对困境和挑战,公司坚定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OneRainbow”一张蓝图,各组织单元既全景协同,又各司其职,基于价值创造履行组织职责。前台通过购百+超市、线上+线下、ToC+ToB、零售+数字化主战;中台能力中心通过商品链、顾客链、场域链“三链合一”汇聚于顾客全流程体验NPS,强化商品力、数字力、服务力、体验力等四大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支撑前台作战;后台打造活力引擎,提供兼具使命感和自驱力的创新活力。
公司积极应对,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业务变革和结构优化,强化组织能力建设,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及与合作伙伴更加紧密的合作,公司2024年度实现销售额358亿元、同比下降1.8%,营业收入117.86亿元、同比下降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66.16%。
1.产业数字化聚焦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1)加快购百业务转型升级购百业务加快开展重点门店的调改升级,19家重点门店共实现销售额106亿元,占公司整体销售额31%。购物中心业态聚焦商品力的提升,重点突破并引进高化国际名品、黑珍珠餐厅、米其林主力品牌、首店/旗舰店等高端品牌217个,并通过调改优化门店空间,有效提高出租率,实现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5.52%。百货业态稳步向社区生活中心转型,因地制宜推进街区化打造,增强顾客服务和体验,部分转型门店客流和销售提升明显,但整体销售额同比仍下降9.85%。
(2)加大超市业务品牌升级力度超市业态主动变革创新,积极面对市场面向未来,全面重塑商品力、供应链、盈利模式、价格体系、价值营销、人才团队、品牌理念,升级及打造了九大生活主题馆和一个全仓履约中心,全国首家sp@ce3.0天虹超市在深圳宝安天虹购物中心呈现。通过持续整合全国供应链,围绕民生、品质两大方向开发50个大单品,大单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8%;自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11%,3R销售额同比增长7%,超市到家客单量同比提升2.3%。
(3)稳步发展线上和ToB业务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购百超多业态的一体化运营,强化平台与门店的双向赋能引流,线上商品销售及数字化服务收入GMV54.4亿元,与去年持平。数字化会员数约5099万,同比增长8.3%;推进数智创新,提升会员经营智能化、自动化,全年消费会员人数同比增长1.1%。
积极构建并优化适应ToB业务场景的供应链,上线B端数字化系统,创新突破无门店的西南片区大客户业务,实现实物团购同比增长15%。
2.数字产业化强化产品服务新探索
(1)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公司持续加大AI+零售创新探索,自主研发行业首个零售垂类AI大模型-百灵鸟AI,助力灵智数科构建以百灵鸟AI大模型为核心、智慧新零售服务和智能化用工平台为两翼、运营陪跑+生态服务为支撑的战略生态体系。报告期内,灵智数科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3个,同时稳步扩大对外业务合作,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9%。
(2)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新零售业务推进产品技术升级,构建以客户为导向的多层运营体系。通过公私域社交+商城提升企业引流获客及一体化会员运营能力,沉淀会员数据赋能精准营销。年内新签餐饮、购物中心和百货等多家企业,签约合同金额同比上升136%。
“小活儿”智能化用工平台加速能力迭代,形成集零工平台、招聘管理、智能排班三大场景为一体的端到端灵活用工升级服务。大力拓展KA大客户,累计注册C端用户超60万,包括超6000家商家门店使用小活儿进行灵活劳动力补给,2024年共提供1,757万小时的灵活就业机会。此外,正式入驻深圳市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南山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南山就业帮,推动成立深圳市南山区首个“连锁商业零工驿站”并落地天虹,助力灵活就业行业变革。
3.优化组织与构建活力引擎
推动“OneRainbow”全业态融合,凝心聚力、有效引领,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通过整合共性职责实现集约化、专业化,探索多样化用工,深度运用AI/RPA技术实现人机结合工作模式,公司实现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6%。
更新文化体系,并全面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基于岗位价值评估重构岗职体系,设置差异化发展通道和差异化薪酬带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基于区域/门店经营业绩和难度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匹配业务变革的专项激励方案,牵引业绩持续提升。
4.多措并举,深化降本增效工作
公司持续优化成本费用结构,健全成本费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继续推进“拧毛巾”降本控费专项计划,进一步强化精益成本管理,2024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5.39%。
积极拥抱新技术,有序推进中后台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效率。上线营销管理系统实现营销方案数字化、费用分析自动化、营销过程动态监控智能提醒,进一步提升营销效率;优化购百卓越运营系统,持续解决门店现场经营核心痛点问题。
(二)公司经营性信息分析
1.整体经营情况
2.门店经营情况
(1)门店网络拓展及优化情况报告期内,基于稳中求进的策略,公司新开江苏省苏州盛泽天虹购物中心、江西省赣州君尚天虹购物中心、福建省厦门筼筜天虹购物中心(加盟)、浙江省杭州西溪天虹购物中心、湖南省衡阳衡成天虹5家大店;关闭广东省常平天虹1家百货、5家独立超市和1家前置仓。
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进驻广东、江西、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北京共计7省/市的35个城市,共经营购物中心45家(含加盟5家)、百货59家(含加盟1家)、超市110家(含独立超市23家),面积合计逾478万平方米,门店结构持续优化。
(三)仓储及物流情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物流网络已覆盖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5省32市,为超市线上线下业务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公司共11个配送中心,包括5个常温配送中心和6个低温配送中心,仓储总面积约16.2万平方米,其中自有物业12.2万平方米。运输配送均为外租运力,2024年度物流支出费用1.52亿元,费用率下降0.1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天虹物流在推动公司供应链建设上取得三方面突破性进展。1)推进鲜花、3R商品及水产活鲜等复杂业务物流体系建设,鲜花业务通过冷链仓储与冷藏运输,显著提升鲜度并降低损耗;3R商品运用大数据优化入仓与决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水产活鲜建立全链路管理体系,确保产品高鲜活度与高存活率。2)强化供应链端到端一体化数字化建设,构建了打通商品中心、库存中心、订单中心、运营中心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及核心需求预测计划平台,进一步推动订货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3)持续推进全国配送中心精细化管理,在配送额尤其是低温商品配送额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总费用支出下降,物流营运效能和服务门店质量得到提升。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商务部等多部门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将推出更多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多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其中,在升级商品消费方面,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将家电品类从大家电逐步拓展至厨电及小家电,还把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支持范围,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手段,为消费者提供补贴,推动产品结构优化,稳住消费大盘;同时,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高效联通,激发市场活力。在扩大服务消费上,深挖文旅、住宿等领域潜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放消费券,刺激服务消费市场增长。在培育新型消费方面,支持“国潮”文化、房车露营等新消费场景发展,借助公私域社交+商城等模式,增强消费动能。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聚焦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和民生改善,通过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预计2025年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国内经济活力逐步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坚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零售转型升级,形成数字产品赋能行业,构建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数智企业。
产业数字化,主要为推动数字零售业务转型升级,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全业务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真正做到全渠道多业态一体化数字平台。数字产业化,主要通过灵智数科开展科技创新,深耕零售行业并向餐饮/酒店等行业渗透,积极拥抱AI、大模型等新技术,探索产业互联网等新模式,形成1个数据网络、2个应用平台、N个大模型,逐步形成产业和竞争优势,并引领公司最终转型成为数智科技企业。
(三)2025年经营计划2025年,公司将聚力攻坚,勇闯难关,同时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塑造,稳健前行。
1.聚焦核心业务攻坚,提升门店影响力购物中心业态推进20家重点门店标杆店打造,丰富门店功能,提升运营效率;百货业态积极调整业态结构,突破趋势性品类,打造品质社交空间,延展与零售匹配的生活场景内容,其中社区生活中心全面实现街区化,强化社交属性,打造烟火气,提升经营能力。
超市业态高质量推广复制Sp@ce3.0,计划标准化调改5家店以及局部调改17家店;挖掘升级Sp@ce3.X的突破点,进一步提升销售力。
2.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造,筑牢发展基石
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商品力跃升与数字力增效。深入运用IPD工具,构建端到端全流程商品管理体系;开发优质供应链,挖掘市场空白与潜在需求,聚焦新品研发与推广,提升商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化垂直供应链端到端管理,持续优化采销存协同;全力突破平台供应链精准匹配和推荐能力,有效提升招商决策效率。
3.快速发展线上业务
完善业务模式,强化购百超多业态的一体化核心业务运营能力,极致打造消费及服务两大板块。线上平台构建有竞争力、高质价比的商品池以提升商品竞争力,并对内和向外同步深化及丰富平台本地化生活服务项目。通过“外拓+内挖+AI精准流量分发”的策略,实现流量中心化提效。深度融合商品规划、商品运营、平台运营、视觉管理等板块,提升平台整体运营效率及效果。
4.大力发展ToB业务
构建专业供应链,拓宽采购渠道,强化商品价格竞争力,完善品类结构,丰富服务类开发。对接主流公域渠道,拓展核心在线分销客户,加强私域转化,多种方式提升销售业绩。
打造专业的数字化平台,强化风控,并通过平台辐射赋能无店区域;开发专业市场团队,打造区域拓客精英;完善营销体系,提升大单的转化率。
5.深入践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以产业链帮扶为抓手,开展从产品到品牌的全面帮扶,加速对口帮扶县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当地农业的工业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公司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服务平台促进消费帮扶,并补充天虹供应链实现差异化;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帮扶农产品市场认知度。
6.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发展
加大在大模型、算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积极吸引并着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打造一支实力更强的AI大模型产业研发队伍。持续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攻克零售、供应链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的升级与迭代。
持续提升购百SaaS及大会员的产品能力,强化公域转私域的流量运营能力,深入搭建系统化运营体系。通过精准拓客与场景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在购百零售等领域的优势地位,探索包括餐饮在内的市场机会。
小活儿平台进一步夯实在餐饮、零售等场景的优势地位;搭建渠道体系,聚集优势资源所在地做深做透;拓宽灵工工种、行业,摸索高端工种实现落地方案;搭建C端灵工池,完善C端激励体系,增强用户自裂变能力。
7.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统领,立足行业领先,数字化驱动运营,持续变革创新、精益管理,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资源投入及分配机制,完善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系统提升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公司成立“效率提升决策委员会”,统筹组织流程优化、关键决策、重大协调和评估激励等工作,推动全面高效落实年度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与行业风险:全球政经环境复杂多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仍面临总需求收缩、消费动力不足等周期性下行因素。零售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变化,新业态蓬勃发展,市场不断细分,加剧竞争激烈程度,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
应对措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变革,立足新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以数智技术驱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全渠道多业态一体化数字平台;结合数智技术洞察新趋势,深入挖掘细分市场,拥抱新供给,精细化运营。数字产业加快AI+零售创新探索,赋能全行业。
2.技术发展风险:随着企业向数智科技企业转型,将面临更多的数据与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风险、网络性能风险、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不足等,可能为公司带来持续性运营挑战。
应对措施: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网络性能保障,建立完善的网络架构和性能监控体系,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和鼓励内部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文化。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