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新能源车与储能7月观点:动储需求整体稳定,固态体系演绎锂金属负极产业化提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航新能源团队投资观点
重点组合:星云股份(金股)比业迪、协鑫科技通威股份、TCL中环、英联股份、星源材质A+H亿纬锂能、吉利汽车、中国重汽A+H
月度投资观点:
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
7月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问题。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金社平署名社论《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等“内卷式”竞争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点名光伏、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持续降价行为。
1)当前多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供大于需,大多数企业短期内无法实现技术迅速升级,因此同质化和低价竞争成为现实选择,这也将导致全行业的利润骤降、甚至亏损。对于如多晶硅料、硅片、光伏电池、锂电池负极和正极等重资产投入的领域,难以通过短期内价格竞争、利润下降实现产能出清,需要长周期的“钝刀割肉”、消耗现金流、甚至出现供应链崩溃与大量诉讼方能实现产能收缩。若任由行业维持长期低价竞争还将带来各种减配、地质、售后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需要一定的外部力量维护市场秩序,以实现有序竞争、合理出清、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投资价值方面看,竞争越恶化、产能过剩程度越高、库存越高,则期货价格和二级权益市场投资弹性越大。因此,光伏玻璃、多晶硅料、工业硅、锂电池负极、焦煤与焦炭、粗钢等均有较高投资胜率。
2)光伏行业:光伏行业供需失衡下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今年136号文发布后国内终端需求的预期非常悲观,行业“反内卷”已箭在弦上。自2024年起,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上释放整治“内卷式”竞争信号,光伏行业协会亦牵头头部企业凝聚共识,探索自律机制以规范扩产、平衡供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后,工信部迅速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协会座谈,聚焦依法治理低价竞争、引导提质增效、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我们认为在政策指引下,光伏行业将从硅料、光伏玻璃逐步专递到硅片、电池/组件、胶膜等环节,未来两年内行业有机会实现产能收缩和整体盈利能力预期扭转,当然也需要。
3)新能源车:“内卷式”竞争导致行业持续的价格战已将行业盈利能力降低到了极低水平,引发质量妥协,并最终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7家重点汽车企业在6月陆续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同时国常会指出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电车价格战有望缓解,行业有望从求价向求质逐步过渡,产业链利润空间恢复可期,但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的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4)储能方面:当前储能行业受价格战因素影响,全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明显,企业也面临着进入到“低价抢订单-订单价格下降-进一步降价”的恶性循环,其次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部分老旧产品以次充好,对市场正常运转持续扰动。若后续反内卷政策正式落地,主要措施将聚焦于:1)遏制行业“价格战”趋势;2)对老旧产能进行实质上的出清。当前老旧产能出清的主要阻碍为如何平衡好上层政策、地方国资、民企之间的关系。建议持续跟踪反内卷政策在储能行业的实施力度展。
电力与电网设备:电网投资延续高增速,将有效拉动电网设备投资。
1)市场化交易全面推广: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在文件6月1日正式生效前,风电和光伏“抢装”结束。2025年1~5月国内新增风电装机46.3GW、同比+134.2%,新增光伏装机197.9GW、同比+150%。机制电价、机制电量成为新能源项目市场化过度的衔接。新能源项目开发收益逻辑改变,未来将更加市场化导向。广东、山东等各地陆续出台136文细则,结合各地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现状,明确机制电价和机制电量。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多与燃煤发电基准价接轨,按固定价格结算,价格区间在0.25-0.45元/千瓦时之间。但存量项目的机制电量,各省按新能源类型、有无补贴做出不同规定。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主要通过竞价形成,而机制电量比例则设定上限。蒙东、蒙西的增量项目则没有机制电量和电价的保护,全部面临入市交易。
2):2025年1~5月全国电力工程投资完成额4618亿、同比+7.9%。其中,电源投资完成额2578亿、同比+0.4%;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2040亿、同比+19.8%。电网工程投资增速自2024年3月以来持续超过电源工程。2025年国网、南网投资均有望创新高,将有效拉动特高压等主网、以及靠近用户侧配电网的电气设备需求。
3)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于7月19日开工,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新央企雅江集团设立,保障雅下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运营。据业内人士测算,雅下水电工程的装机规模预计近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发电量规模相当于3个多三峡电站。雅下水电工程的建成投产将有效扩大清洁能源发电量规模,并将带动配套特高压等输配电设施的建设。雅下水电工程作为电源增量,为终端电气化、数智化拉动的用电需求,以及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负荷高峰区间增强保障,同时作为调节性资源支撑规模越来越大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参与保障电力系统平稳实现清洁低碳转型。雅下水电工程单独列入雅江集团,不会影响现有发电集团的装机结构。现有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发电集团的清洁能源转型仍将持续。重点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思源电气等。
4)重点关注:东方电子、上海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平高电气、宝胜股份、中国西电、科陆电子、特变电工、国电南瑞等。
锂电池及上游资源:碳酸锂价格自Q2以来底部震荡,中游材料整体节奏保持一致。锂电池装机及出口数据表现亮眼,反内卷预期下产业链有望盈利修复
1)截至7月中旬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为每吨6.4/6.4万元、2025YTD分别为-14.4%/-16.2%,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近期开始底部窄幅震荡上行。中游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环节保持同频,处于止跌回升状态。
2)动力电池装机数据亮眼,海外需求回升。2025年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达到58.2GWh、同比+36.0%;受益于海外需求的回暖,中国动力电池出口数据有所回升,6月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达到15.8GWh、同比+19.7%。出海趋势有望保持。
3)电车保险业主要痛点为电池环节,服役电池状态动态跟踪评估需求增长。星云股份发布Battery-AI大模型,积极推动电池领域AI+模式转型。在营运车检测和车险环节均有营收增长空间。
4)今年以来,主机厂及电池龙头固态发展节奏超预期。锂金属负极行业发展趋势稳步推进。路线选择方面,传统压延法锂金属负极制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气相沉积法和液相法等先进技术产业端布局有所进展。此外,锂金属负极的推进有望重塑负极集流体行业格局,部分集流体企业宣布布局锂金属+集流体负极一体化规划,在享受技术溢价的同时,把握价值量提升的机遇。
5)重点关注:星云股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长阳科技、中科电气、天赐材料、容百科技、恩捷股份、贝特瑞、当升科技、璞泰来、英联股份、中一科技
储能行业:储能中标市场增速收窄。5月2h系统中标价格环比回落,行业仍处于持续磨底阶段
1)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5月储能中标20.2GWh、同比+83.6%,受136号文政策影响,总体中标需求环比收窄;今年以来累计中标165.09GWh、同比+123.6%。
2)5月2h储能系统价格为0.55/Wh、同/环比-16.7%/-6.6%,环比下行原因主要为产业链价格联动下移。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产业链仍处于磨底模式。我们认为在今年电力系统整体消纳的压力下,储能环节调用次数有望提升产品质量权重提升。同时在电力市场化推进进程与反内卷政策落地预期下,储能价格机制完善,储能盈利预期或将持续改善,行业有望走出价格战困境。
3)储能装机维持较高增速。根据储能网数据,2025年5月中国新增储能装机达到9.0GW、同比+349.3%。总量方面,今年以来中国新增储能装机达到18.62GW、同比+140.5%。短期的高增长主要来自136号文带来的抢装效应。
4)重点关注:鹏辉能源、亿纬锂能、南网储能、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上能电气、英维克、申菱环境
电动车及零部件:动、储需求端增速保持稳定;碳酸锂价格低位窄幅震荡,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保持相似下行趋势,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1)新能源车行业销量数据亮眼。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2.9万辆、同比+26.7%;2025年前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3.7万辆、同比+40.3%,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年度金股比亚迪海外表现成为亮点。1-6月/6月销量209.8万辆/34.5万辆、同比+30.1%/+1.0%,单月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1-6月/6月海外销量46.4万辆/9.0万辆、同比+233.6%/+128.2%,1-6月累计出口占公司乘用车销量比例上升至22.5%。泰国、匈牙利和巴西等海外工厂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高端车型仰望/方程豹等销售数据亦呈现向好趋势。按照团队研究框架,重点看出口销量/高端车型销量,尤其海外销量、份额提升以及高端车型销量/比例提升,将带来盈利与估值双升。
3)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持续提升、锂电池价格快速下行持续改善新能源重卡经济性,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上行;天然气重卡增速转负。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5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和天然气重卡分别销售15100辆/14000辆、同比+190.6%/-33.0%,单月渗透率分别为17.0%/15.8%。1-5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和天然气重卡分别销售6.1万辆/7.8万辆、同比+194.9%/-15.6%。行业格局方面,1~5月新能源重卡仍为徐工/三一双龙头格局,市占率分别为16.9%/16.3%,中国重汽位列第四,市占率达到10.9%、同比+1.4pcts;天然气重卡格局相对稳定,1-5月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稳居行业前二,市占率分别为29.1%/21.0%。
4)重点关注:比亚迪、中国重汽A+H、蓝海华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吉利汽车H、国轩高科、潍柴动力A+H、玉柴国际(CYD.N)
氢能产业链:全球氢能投资热度分化,燃料电池汽车大衰退,国内制氢企业海内外订单有突破
1)2025上半年,国内26个省市共计有210个绿色氢氨醇项目有最新进展,项目累计总投资规模超7300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达35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和政策优势断层式领先,新疆和吉林紧随其后。从项目进展来看,处于前期洽谈、签约、备案阶段项目数量合计102个,数量占据上半年公开最新进展项目的近一半,仅有7个项目实现开工。从投资规模来看,百亿级别以下的项目数量占比达84%。较少项目投资级别破百亿,而且仅有2项左右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开工。
2)据碳索氢能网,上半年国内至少有36家电解槽企业斩获订单,公开确认的订单总量高达3752.1MW。其中,国内订单超3728.6MW,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涵盖31个项目;海外订单超23.6MW,涵盖15个项目。全球氢能热度提升,2025上半年订单量,已经超过2023年的1463MW和2024年的1704MW公开订单量之和。
3)据中汽协的数据,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46.8%。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交强险口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1947辆,同比下滑22.5%。我们保持未来三年对燃料电池领域悲观的观点。
4)重点关注:中集安瑞科、石化机械、华电重工、华光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