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siRNA药物快速发展,国内药企出海潜力大

来源:开源证券 作者:余汝意,巢舒然 2025-07-22 08:1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siRNA药物快速发展,国内药企出海潜力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诺华2025H1业绩公布,长效siRNA用药Leqvio销售高增
2025年7月17日,诺华公布2025H1业绩,上半年净销售额为272.87亿美元(同比+13%);净利润为76.33亿美元(同比+31%)。单产品来看,长效siRNAPCSK9产品Leqvio在2021-2024年保持高速增长,由0.12亿美元快速增至7.54亿美元,且2025H1销售收入达5.55亿美元(+66%)。同时随着ORION-13和ORION-16两项III期研究顺利完成,诺华正在提交Leqvio用于治疗青少年降低胆固醇的上市申请,这将为其收入提供新的增长点。
siRNA药物开发仍有较大优化空间,适应症研发向慢病领域拓展,前景广阔
小核酸药物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相比,提供了更广泛的候选靶点,并且开发周期更短、靶向性和特异性更好等优点,有望成为继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然而siRNA技术应用面临诸多限制,一方面标靶递送存在挑战,为进一步优化功能,现已开发出脂质体纳米颗粒、GalNAc等多种载体。另一方面,开发siRNA药物在副作用上也面临挑战,如免疫原性问题、脱靶效应、稳定性差等,因此必须对siRNA进行修饰以增强其体内稳定性与功效。
随着RNAi技术不断证明其临床转化及商业化实力,全球RNAi赛道的热度正在加速上升。我们进一步对siRNA药物已上市及积极在研适应症的临床管线进行梳理,截止目前已有7款siRNA药物上市;在研管线方面,我们发现在研适应症已逐步由罕见病拓展至慢病领域,如高血脂症、乙肝、肥胖等领域,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打开。
siRNA药物BD交易火热,中国管线正加速出海
2023年全球siRNA药物交易共13起,其中美国和中国企业转让方各6起,随后我国企业交易数量仍持续占优。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起我国企业siRNA管线BD出海加速,且国内企业同步前瞻性布局siRNA赛道,交易迭起。从小分子、抗体到ADC、TCE等方向,中国药企的技术突破已由靶点跟随转向原始创新。在siRNA药物领域,中国企业已经逐步突破被海外垄断的核心底层技术,并完成对MNC的授权。同时,siRNA药物的开发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核糖核苷酸单体的修饰、序列的筛选、靶点基因的选择、递送载体的优化及非肝靶向的突破等多个维度,仍有较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有望凭借日益精进的制药能力,在siRNA药物上进一步突破,将更多中国原创的管线推向全球市场成为BD新热点。
推荐及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siRNA药物长期发展,在相关领域重点布局的企业有望受益。推荐标的:悦康药业、信达生物、华东医药、阳光诺和、康诺亚、丽珠集团、以岭药业等。受益标的及企业:石药集团、翰森制药、前沿生物、成都先导、舶望制药(未上市)、圣因生物(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丽珠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