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行业供需弱平衡,关注AI与国产化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从中国半导体产业周期性来看,目前处于供需弱平衡阶段, 2025H2或继续弱平衡趋势;从成长性角度看,面对海外管制,国产化动力充足,长期发展机遇较大。 半导体产业首先是一个周期行业,具备周期产业的价格、库存、产能供给、终端需求等基本要素,价格与库存是反映短期周期属性的高频关键指标,终端需求是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而产能供给与产能利用率是供给中长期指标。半导体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以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整个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国产化需求长期较高。根据最新的数据跟踪,全球半导体需求弱复苏,供给端相对充裕,部分存储产品价格由于产能控制快速回升。整体产业弱平衡,但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半导体企业长期发展机遇可观。
当前存储模组价格有所回暖,存储芯片价格继续回升; 2025H1年全球销量相对低迷,终端需求表现较弱,企业库存依然较高, 2025H2或继续保持底部弱复苏的趋势。 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额2025年1-4月份累计同比为18.93%,硅片出货面积2025Q1同比为2.19%,硅片销量从2024年底部来看已经有所回暖。从产品价格看,多数产品底部震荡,对终端需求更为敏感的存储模组价格2024Q4以来涨幅0-135%不等,存储芯片价格涨幅在10-220%之间不等。从库存来看, CPU、存储、模拟、 MCU的全球龙头标的库存水平普遍处于历史高位,国内企业库存水平也保持相对高位。供给端来看,短期晶圆厂稼动率有所提升,整体在八成左右;半导体设备采购额快速增长, 1-2年内的产能扩张保持平稳。整体看,我们认为当前芯片价格在触底缓慢反弹,存储价格大幅上涨;库存依然较高,但减值损失或降低;供给端扩产平稳,产能利用率较充裕,关键要看需求端是否持续改善,大概率在2025H2全球保持弱平衡的阶段。
结合全球半导体随着AI发展出现,全球终端需求出现弱复苏; AI眼镜等新产品或将大幅增长,上游零组件或将受益量价齐升。 全球随着ChatGPT的问世, AI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AI 产业快速增长,带动了诸多例如算力芯片、光模块、高端存储等多个上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国部分企业充分享受AI时代高速发展与国产替代高速发展的红利。 AI云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端侧的创新, AI赋能新产品,带动了零组件的升级, AIOT进入到一个可以持续创新迭代的阶段。我们认为长期来看, AI不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降本增效的功能,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感受、体验、便捷,开创了诸多新的需求。 AI产业的发展,给云端与端侧均带来了发展机遇。
面对全球半导体管制的压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的决心不可动摇,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更离不开上游设备、零组件、材料的升级换代,国产化机遇长期较大。 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关系到长期核心科技进步的速度,特别是在AI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遭受到了全球的管制,客观来讲我们在上游核心产业链环节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国产化程度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我国半导体进步的步伐毫不动摇,随着时间积累,我们上游设备、零组件、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会不断提升,相关的企业也将受益我国半导体产业不断进步发展。
主线一: AI创新—算力芯片+光模块+光芯片
理由:( 1) AI大模型引入后实现云端AI的巨大进步, AI服务器高速增长;( 2)数据中心建设驱动算力芯片与光模块大量受益,国内外企业长期受益行业量价齐升;( 3)长期看光模块产业升级与核心芯片国产化加速发展趋势不变。
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源杰科技、中际旭创、光迅科技、新易盛、天孚通信
主线二: AI端侧—AIOT相关的SOC、蓝牙、 WiFi等芯片
理由: ( 1) AI由云端到消费端的产品陆续推出, AI PC与AI 手机在云端接入大模型,端侧实现部分本地AI运算,驱动算力芯片等组件增长; ( 2) AI加持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带动新的产品消费,零组件量价齐升;( 3) AI端侧应用下的AI眼镜、 AI机器人等产品陆续问世,未来随着AI科技不断渗透,更多创新科技产品走进生活,整个上游产业链将继续受益。
关注: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中科蓝讯、炬芯科技、全志科技、晶晨股份、翱捷科技、泰凌微
主线三:国产供应链—设备+材料+零组件
理由:( 1)海外对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全面管制集中在先进逻辑与存储产业,上游供应链国产化紧迫性急剧上升;( 2)我国自主可控企业在设备、设备零组件、材料、 EDA多个领域全球供给占比较低,国产空间巨大;( 3)国内部分企业在一些细分市场完成0-1突破,多数细分市场已经量产到部分28nm产品,甚至部分企业量产到5nm制程产品,国内大型存储与代工厂新建晶圆厂对国产供应链的比例或有较大幅度提升,国内相关企业受益国产化加速与产业长期增长的红利。
关注: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华海清科、拓荆科技、芯源微、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晶瑞电材、富创精密、新莱应材
风险提示:国际供应链风险,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过度扩张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