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创新与海外业务稳健,一季度业绩表现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海康威视(00241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收924.96亿元(YoY+3.53%);实现归母净利润119.77亿元(YoY-15.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15亿元(YoY-13.55%),稀释每股收益1.297元/投(YoY-14.67%)。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85.32亿元(Yoy+4.01%);实现归母净利润20.39亿元(YoY+6.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26亿元(YoY+9.44%)。
创新与海外业务增长强劲,整体业绩保持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创新业务板块占比持续提升,得益于旗下子公司黄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等在各自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创新业务的多元布局以及公司对智能物联技术的持续强化。2024年公司创新业务实现总营收224.84亿元(YoY+21.19%),占公司整体收入24.31%。海康机器人在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中构建“手、眼、脚”协同体系,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莹石网络展现从硬件到平台的一体化能力,以垂直整合优势领跑AIoT赛道;海康微影深耕MEMS、光电与多维感知,稳居热成像领域龙头。汽车电子/机器人/智能家居/热成像/储蓄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9.19/59.29/51.90/41.91/23.14亿元,分别同比+44.81%/+20.00%+10.76%/+27.59%/+19.83%。境外业务与服务保持良好增长,实现318.95亿元营收(YoY+10.10%),品牌国际化战略卓有成效,对利润贡献显著。毛利率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3.83%(YoY-0.50pct)。其中,主业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为45.76%(YoY-0.62pct),创新业务毛利率为40.10%(YoY+0.62pct)。公司保持较大规模持续投入,三费保持稳定。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120.51/30.96/118.64亿元,分别同比+12.14%/+11.74%/+4.13%,费用率分别为13.03%/3.35%/12.83%。
三大传统业务动能待复苏,大模型赋能有望实现长期价值增长:2024年公司三大传统业务线均面临下滑压力。其中,PBG营收下降至134.67亿元(YoY12.29%)。安防市场趋于饱和,政府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新增项目数量减少;财攻支出紧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剧,项目审批与执行节奏放缓,直接压缩了PBG的业务空间和项目落地规模。EBG实现营收176.51亿元(YoY-1.09%),企业正逐步调整数字化投资节奏,对于传统安防设备与解决方案的替代意愿增强,对原有产品形态的需求有所减弱。SMBG实现营收119.71亿元(YoY5.58%),系目标群体数字化支出意愿偏弱,挤压一定利润空间。随着技术驱动提效降本成为政府与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公司加快AI大模型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落地进程,未来有望持续赋能三大事业群,实现长期价值增长。
构建柔性智造体系,秀实供应链韧性:面对智能物联网产业多样化、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需求,公司持续打造柔性、高效的制造体系,通过AI排产、自动化生产和全球化制造基地布局,提升交付能力与生产韧性。同时,公司深化智慧供应链建设,赋能上下游伙伴,构建稳定协同的生态体系,并将自身数字化产品深度应用于生产园区,作为试点不断选代智能制造实践,提升制造效率与成本控制水平。
“观澜大模型”广泛落地,构建智能物联技术底座:公司于2023年发布观澜大模型,2024年已在多个业务场景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公司智能物联战略的重要技术底座。该模型融合视觉、毫米波、红外、X光、声音、光纤等多种模态感知输入,具备跨模态对齐、语义理解与推理决策能力,能够以自然语言驱动事件识别与处理,从而打通从“看得见”到“看得懂”的关键路径。在周界防范场景中,视觉大模型显著提升图像识别精度,将误报率降低90%;毫米波模型在安检人检门的应用中使违禁品漏检率下降86%;X光模型则应用于违禁品检测和工业CT中,实现漏检率下降75%。大模型的推广,使公司各子业务在智能摄像机、热成像等场景中全面升级,实现“感知一理解一决策”的智能闭环,为构建统一、可扩展的智能物联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营销服务体系持续变革,促进数学化协同:公司持续完善国内外营销与服务网络,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高效运营体系。在国内,公司围绕“城市为中心、分层分级”的策略,建立了32个省级业务中心和300余家城市分公司,形成深度触达用户的本地化营销结构。在海外,公司持续推进“本土化”经营,实施“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的差异化市场战略,实现业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落地。服务体系方面,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的三级技术支持架构,在国内形成3000余家合作伙伴和服务商网点,在海外则布局30个直营售后点和400多个授权站点。同时,公司加快营销服务数字化转型,搭建营销服数字化平台,应用AI技术实现销售、服务、交付、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协同,增强了从公司到客户再到用户的全链路运营闭环。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分别为990.72/1071.50/1169.26亿元,同比增长7.11%/8.15%/9.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35/146.01/164.54亿元,同比增长8.83%/12.01%/12.69%;EPS分别为1.41/1.58/1.7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0.46/18.26/16.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刮的风险;上游行业供给未及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