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电子行业周观点:我国电子精密制造国际地位不可替代,反制有望提升国产化渗透率,科技内循环初具成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行业周观点:我国电子精密制造国际地位不可替代,反制有望提升国产化渗透率,科技内循环初具成效
投资要点:
“对等关税”扰动全球供应链,我国精密制造国际地位不可替代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等关税中亚洲关税明显更高,其中越南46%、泰国36%、中国34%、印尼32%、印度26%、韩国25%、马来西亚24%、日本24%。对中国的关税加上3月份执行的20%,累积关税将达到54%。关税税率变化大概可以简化为(贸易逆差/进口总额/2)%;美国提升关税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其巨额贸易逆差、加速制造业回流、增加关税收入等。具体到电子和半导体领域,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电子类商品金额达6242亿元,占对美出口金额17%,是对美出口最大商品类别,体现了美国对我国精密制造领域的依赖;半导体产品出口由于限制因素,出口至美国的金额偏少仅276亿元,对等关税对半导体出口影响较低。鉴于我国精密制造国际地位不可替代,同时相关企业已提前构筑了全球性供应链体系,产业韧性更强健。
科技领域复杂度高,关税、反垄断和反倾销调查等反制方式多策并举;反制有望提升国产化渗透率
4月4日我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针对“对等关税”进行了迅速果决的反制。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类商品合计1230亿元,占自美国进口总金额11%。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11351亿元,进口27445亿元,逆差16094亿元,自美集成电路进口金额836亿元,占我国净进口仅5%,占比虽低,但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有助于提升国产采购比例。此外,仅英特尔、应用材料2024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高达236亿美元,超过了我国从美国本土进口半导体类商品金额总和,若我国扩大半导体原产地认定规则,则会大幅度提升对美国半导体的反制效果;同时4月3日日本宣布对十余种半导体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体现了半导体领域产业链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对美国半导体领域的反制将运用关税、反垄断、反倾销等多种策略,比如2024年12月对英伟达进行反垄断调查,2025年2月对英特尔进行调查;2025年1月对美国进口的成熟制程芯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此类反制也有助于提升国产渗透率。
关税对抗进一步强化科技自主可控紧迫性,科技内循环初具成效随着今年DeepSeek出圈,以及基于华为昇腾、海光、寒武纪等国产芯片的大面积部署,未来国产AI算力投资有望持续拉动国产CPU、GPU、ASIC、MCU、电源管理、DRAM/NAND、EDA、IP以及上游设备和材料等需求。同时我国长电科技等企业在先进封装,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在成熟和先进制程制造,芯原股份在自主IP,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在先进制程设备等领域,都已经建立起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叠加AI眼镜、玩具和智能驾驶、机器人等终端需求的爆发,科技内循环模式已经初步显露成效。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先进封测: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高端模
拟芯片:思瑞浦、纳芯微、圣邦股份等;算力自主化:中芯国际、芯原股份、寒武纪等;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芯源微、华海清科、正帆科技、江丰电子、新莱应材等。
风险提示
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海外制裁风险、地缘政治加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