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专题:25年首份财政报告的成色和重点任务进展

来源:德邦证券 作者:张浩,连桐杉 2025-03-30 15:4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宏观专题:25年首份财政报告的成色和重点任务进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积极,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处于历史高位实现开门红,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构建省份财政跟踪框架,便于衡量财政数据的重点任务进展。
2025年财政预算报告定调积极
第一本账:财政收入增速目标设置较为严谨。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1%,达2020年疫情外最低收入增速。整体来看,收入增速目标设置较为严谨。
第二本账:对调动广义财政积极性有重要作用。2025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万亿,增长0.7%。三大逻辑贯穿财政第二本账:一是规模增加;二是支持范围增加;三是政策效果增加。
赤字率:隐含名义GDP增速可能在5%左右。4%的赤字率对应的赤字为5.66万亿,对应的广义赤字为13.9万亿,广义赤字率为9.9%。
财政投向:财政关注保民生、稳就业、促教育。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结构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分别占比15.0%和15.2%,是占比最高的前两项;与2024年相比,资源勘探工业信息和教育支出分别提升0.2%,边际提升最多。
2025年1-2月财政开门红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内需孱弱、PPI制约和金税四期是主因。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为负,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消费税和增值税比较低,指向内需修复仍然孱弱;二是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三是个税较高,个人所得税提升与金税四期打击不合理避税或有关联。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支出进度达15.4%,国债前置是主因。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了全年预算进度的15.4%。1-2月支出增速与2024年同期持平,处于近年较高分位数水平,主要受到国债发行前置影响,截止2025年3月24日,1-3月国债发行额达到2.9万亿元,高于2019至2024年的历史同期金额水平。
政府性基金:收支相对较慢,卖地收入增速仍待改善。1-2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35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6543亿元,同比下降19.2%。卖地收入增速有待改善,房企投资态度仍谨慎。
2025年财政主要任务及各省实施进度
支持扩大内需:政策纲领方面,多地发布“开门红”工作方案;促消费方面,部分地区已经发放2025年第一期消费券,2025年初以旧换新衔接期热度不减,其中杭州、海南和湖北成效显著;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2025年初以来,近26各个省市相继召开省属企业扩大有效投资调度会。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25个省市发布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文件,其中广东和贵州是典型代表,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贵州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六大产业基地”。
科教兴国:在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方面,广东以4049亿元位居榜首,且遥遥领先。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教育支出均超2000亿元,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湖北教育支出均超千亿,位居第六至第十名。
保障及改善民生:在各省份进展方面,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6个省份(上海、福建、山东、重庆、甘肃、宁夏)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16个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湖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部分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2025年以来,北京、安徽、四川、云南和西藏先后发布发展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1205亿元、增长7.5%。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财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别安排340亿元、267亿元、44亿元。
深化税制改革:深化税制改革有四大关注点:转移支付、地方税源、留抵退税和省级以下财税改革。(1)在转移支付方面,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此外,将转移支付与资金使用效率挂钩。(2)在地方税源方面,可以逐步推进征税环节后移,比如先从高档手表和珠宝玉石等条件成熟的品目进行改革。(3)在留抵退税方面,完善政策和抵扣链条,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确保退税政策及时准确落实到位。(4)在省级以下财税改革方面,省级以下财政体制存在收入划分不够规范、区域间财力不平衡等问题。增强省级调控能力,合理确定省级收入分享比例,增强省级统筹调控能力,缓解基层政府财政压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需完善对下级特别是县级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确保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履行职责。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在专项债置换隐债进展方面,截止2024年12月11日,2024年度的2万亿新增地方置换隐债额度全部发行完毕。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3月19日,各地已发行置换债券10884.7亿元,13个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已发完全年额度。(2)再融资专项债进展方面,2025年开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2月16日,已有江苏、湖北、四川等19个地区披露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募资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披露发行规模合计达7115.18亿元,全年2万亿额度已用约36%。从发行进度看,浙江(不含宁波)、陕西、山西、新疆、宁夏、厦门6地的置换债额度已提前用完,发行规模分别为565亿元、564亿元、385亿元、216亿元、138亿元和56亿元。湖北、重庆发行规模已超50%,其中湖北已发行近700亿,达到全年额度的71%。此外,北京、福建(不含厦门)两省尚未披露置换额度,但发行规模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整体来看,今年的债务置换工作呈现加速推进的趋势。(3)在城投退平台方面,截止2025年3月28日,2025年已经有73家城投平台宣布退出融资平台序列。
风险提示:(1)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2)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3)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4)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