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优于2023年,自下而上寻找阿尔法

来源:中航证券 作者:李蔚 2024-01-24 21: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优于2023年,自下而上寻找阿尔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对医药生物板块2023年的走势进行复盘,行业目前处于底部位置,指数与板块走势背离,2023年全年,医药生物板块涨跌幅为5.30%,医药板块板块全年呈现出高波动,低收益,快进退的市场风格特点。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2023年医药板块的收益关键词可以总结为:小市值、创新出海、自费、业绩脱敏。从子板块来看,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药板块全年涨幅居前。横向比较来看,2023年医药生物板块全年涨幅表现比较平淡,跑输全部A股(-2.2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4,居于中游水平。整体来看,医药行业总量充裕,结构性分化行情或为长期趋势。
业绩表现方面,2023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8770.78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归母净利润1550.23亿元,同比减少17.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50.20亿元,同比减少22.18%,和2023年前两个季度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分板块来看,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和中药是医药生物行业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最高的三个子板块;中药、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是行业2023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最高的三个子板块。横向对比31个一级行业,医药生物行业2023Q3单季营业收入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2.76%和-4.41%,在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26位和第20位;医药生物行业2023Q3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9.07%和-8.43%,在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20位和第18位,居中下游位置。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在495家上市公司中,287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60家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政策方面,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医保目录调整优化结构,腾笼换鸟的逻辑延续,并且进一步支持面向未被满足需求的医药创新。2023年7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按照新的规则,谈判成功的品种单纯因基金支出超预算而被剔出目录的风险降低,更多性价比高的谈判药品得以继续保留在目录内,利好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全国药品集采方面,2023年3月29日,第八批国家集采开标,首次将肝素类产品纳入进集采范围;2023年11月6日,第九轮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发布,经过多轮集采后大品种仿制药产品逐渐接近“应采尽采”。随着化学药品集采步入常态化阶段,市场已经逐步消化集采带来各方面影响,另一方面,仿制药回落到更低的价格区间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创新药的研发是引领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集采背景下,创新转型升级是企业必然选择,未来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
出海方面,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国内优秀的创新药企业会在国际化浪潮中砥砺前行。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发达国家具有更加广阔的创新药市场潜力,并且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障体系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发达国家可能拥有更加宽松的创新药定价空间,能够给创新药研发带来更高的回报。近年来中国药物研发管线规模展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创新药审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国内药企的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药出海主要可以分为自主出海和License out两种方式。自主出海方面,美国FDA2008年以来创新药获批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24个上升至2023年11月的50个。目前,我国已有8款新药获得FDA批准,其中包括6款创新药和2款改良型创新药。2022年后,我国获FDA批准的创新药数量呈上升趋势。License out和合作出海方面,截至2023年9月,我国license out及合作出海的项目约有48个,从治疗领域来看,我国license out的项目主要以实体瘤为主;从研发情况来看,项目中大多数处于早期阶段,从IND阶段到临床Ⅰ/Ⅱ期阶段不等。
药店方面,近年来,零售药店、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数量这三大终端市场的数量均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其中公立基层医疗终端短期内仍将是占比最大的终端市场,公立医院终端药品销售规模增速反弹;零售药店数目的同比增速高于终端的平均水平,受疫情常态化、医保控费、处方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零售药店数目将进一步增加。近年来,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升。2021年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上升至57.17%。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率要接近70%。此外,双通道促使零售药店专业化转型加速,有望承接更多外流处方,并促进零售药店连锁化、规范化。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动医药分家,让医院回归医疗与公益性本质,同时也带动了零售药店的发展。随着政策的落地,零售药店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头部连锁药品有望凭借更加完善的基础条件,在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基金持仓方面,2023Q3,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总市值为3315.50亿元,环比2023H的3230.40亿元有所提升,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环比2023H提升了1名;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为12.26%,比2023Q1和2023H的11.20%和11.40%有明显提升。2023Q3医药行业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和超配比例分别为7.60%和4.66%,医药行业标准配置比例环比提升,结构性占比提高,超配比例环比略有下降,但较2023Q1有所提升。纵向来看,医药行业重仓持股比例连续4个季度实现增长。整体来看,2023Q3医药基金重仓持股情况环比提升,处于过去十年间较为中部的位置,超配比例逐渐向过去十年的中位数靠拢,具备一定提升空间。
行业内部板块基金持仓轮动,创新药产业链关注度提升。细化到子板块来看,2023Q3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中药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23%、2.50%、4.25%、2.60%、0.31%和1.37%。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环比提升,化学制药、医药商业和中药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环比有所下降。在《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等政策的驱动下,创新药产业链利好或将持续兑现,2023Q2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向以创新药企为首的化学制药板块轮动,2023Q3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向创新药产业链上游的医疗服务,尤其是CXO等相关板块轮动。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进程,外资参与度日渐提升。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大,近十年来对外开放的趋势尤为明显。随着QFII多次扩容,沪股通、深股通全面开通等稳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资持续流入。整体来看,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23年11月24日,占比约为2.97%。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结构显示,外资持股占比6.04%,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对行业影响较小。2023年11月24日,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比重为6.04%。2021年2月6日为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的高点,为8.46%。短期来看,外资持股呈现较为稳定的态势。在医药生物行业持股的外资中,陆股通占93%以上比重。从趋势上来看,陆股通占外资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0年-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19980.3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5327.49亿元。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之比从2010年的4.85%上升至2022年的7.05%,卫生支出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2022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也保持着较高增速,2022年,人均卫生费用增速为10.48%,较2021年的增速水平进一步提升。从卫生总费用结构上看,我国卫生总费用由三部分组成,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从绝对值来看,2010-2022年,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以及个人卫生支出均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1-11月,我国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而支出增速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常规医疗需求释放所致。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使得2023年1-11月的基金盈余增速产生较大幅度的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28元,增速为5.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05元,增速为7.57%,同前些年相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医疗需求的释放提供了较好的支撑。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125元,增速为13.64%,超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439元,增速为16.71%,超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主要是2023年疫情下压制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所致。从结构上看,2023年前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1%,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8.39%,医疗消费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
估值方面,医药行业近期整体呈现震荡反弹态势,行业处于长期估值低位,具备较好的修复空间。我们统计2000年以来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9日,采用申万医药指数,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分位,板块PE、PB分别为28.34和2.76,处于2000年以来17.65%和15.08%分位;PE、PB历史中位数分别为38.40和4.10,距离历史中位数仍具备较为明显的空间。子板块方面,PE方面,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PE分别为31.24倍、34.82倍、25.77倍、26.31倍、17.81倍、28.61倍和30.46,处于历史32.76%、26.73%、15.76%、5.61%、12.46%、17.99%和2.26%分位;PE中位数分别为37.02倍、40.41倍、33.77倍、47.97倍、30.88倍、48.25倍和36.99倍、40.39倍、33.72倍、47.85倍、30.74倍、48.22倍和83.35倍,均低于历史PE中位数。PB方面,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PB分别2.16倍、2.91倍、2.54倍、3.01倍、1.61倍、2.85倍和3.64倍,处于历史8.09%、17.24%、17.49%、15.18%、14.93%、20.46%和7.97%分位;PB中位数分别为3.22倍、4.09倍、3.64倍、5.17倍、3.05倍、4.19倍和7.05倍,均低于历史PB中位数。从子板块的估值情况来看,医药生物各子板块目前处于估值较低分位,行业整体仍然具备较好的估值修复空间。按照2023年12月31日的收盘数据,采用整体法计算,医药行业(TTM)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最新报告期MRQ)分别为27.83和3.05。2023年医药行业相对A股整体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溢价比率分别为2.07和2.21,前者环比呈现上升趋势,后者基本平稳。
投资建议:随着政策激励创新逻持续强化,医疗市场国际化发展、集采和医保谈判常态化演绎,2024年医药行业整体预计在2023年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展望2024年,自下而上寻找阿尔法的方式或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逻辑。建议重点国绕以下几个方面布局:一是政策持续引导下具备创新出海潜力的成长型创新药企,如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荣昌生物、百奥泰、迈威生物-U和复星医药等;二是和创新药的发展相互依存,为创新药产业链提供支撑的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如药明康德等;三是受益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企业,如益丰药房、一心堂和健麾信息等;四是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如迈瑞医疗、福瑞股份和联影医疗等;五是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下,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如爱尔眼科、美年健康等;六是兼备消费和流感等常规需求的生物制品企业,如华兰生物、万泰生物等;七是具备“真创新”和“强消费”属性的中药企业,如天士力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兰生物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