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绿氨专题:碳税助力绿氨经济性,海内外绿氨项目不断推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中国电建承建乌兹别克斯坦首个绿氢项目,年产50万吨氨肥。根据中国电建官网,11月27日中国电建在乌兹别克斯坦实施的首个绿氢项目,同时也是中亚地区第一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绿氢项目,也是中国电建首个海外绿氢项目。项目年产绿氢3000吨,用于制造50万吨氨肥,每年可为乌兹别克斯坦节省3300万立方天然气。
绿氨经济性测算:对比煤制氨需考虑碳税叠加,对比天然气制氨经济性可期。目前氨主要通过煤制氨、天然气制氨的方式,绿氨尚在起步。根据国际氢能网援引龙源设计院,按照用电价格0.25元/度,制氢成本约为19元/kg,目前技术条件下,合成氨耗氢量约176kg/t,生产耗电量约1000度/t,合成氨用电电价0.35元/度(后续煤制氨和天然气制氨均用这个生产耗电量和电价假设),每吨合成氨生产成本在3694元左右。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煤制氢,我们假设1吨合成氨对应煤1.24吨,对应4.9吨碳排放,假设无烟煤价格1290元/吨,对应1吨氨是1949.6元/吨。若需要煤制氢+碳税价格=绿氢价格,则碳税价格约为356元/吨。对比天然气制氨,1吨氨消耗约800立方米天然气,1立方米天然气约为0.7256公斤液化天然气,那么1吨氨消耗0.58吨液化天然气,以5968元/吨计算(23年12月7日价格),预计天然气制氨价格为3811元/吨,若绿电制氢价格在0.25元/度,对比天然气制氨,绿氨有经济性。(以上测算不考虑交通运输成本,不考虑折旧、财务、维修费用等)
氨现阶段主要用于化肥,未来用于储氢可期。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化微信公众号,全球合成氨消费总量为1.75亿吨/年,国际合成氨消费主要在化肥领域,占总消费量的比例达81.6%。预计到2025年,全球合成氨消费量达到近2亿吨/年。近几年,中国化肥领域氨消费量达到顶峰导致合成氨消费量增长放缓,未来,化肥领域消费合成氨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储能等领域氨消费量逐渐增加。工业用氨将在2035年达到顶峰,占比约54%,再逐年下降,到2050年占比为30%;储能用氨将是未来合成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3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达到50%的占比。
氨能利用场景多元化,绿氨航运使用可期。氨的用途日渐多样化,除了作为工业原料,还可以作为储氢载体、发电厂燃料、航运无碳燃料等诸多领域。根据中车大连官网,11月30日,由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在大连点火成功,发动机单缸功率可达208kW,氨能最大占比可达85%,相比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可降低碳排放80%,排放满足船舶国标二阶段标准。据储能科学与技术预测在2035年氨动力船舶经济性将与传统燃油动力船持平,氨动力船舶实现1%的渗透率,合成氨的需求量达到117万吨,2040年与2050年氨动力船舶在船舶燃料中渗透率迅速上升至5%和25%,2060年氨在船舶燃料领域需求量渗透率超过40%,合成氨的消耗量近6500万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绿氨的推广应用,绿氢产业链有望有所推动,我们建议关注布局电解槽的华电重工、华光环能、昇辉科技和亿利洁能,以及有绿氨业务的中集安瑞科、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
风险提示:海外及国内的绿氨推进不及预期,电解槽订单量不及预期,绿氨降本不及预期,碳税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