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向综合制造服务转型的结构件供应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华亚智能(003043)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 需求端恢复有望带动公司营收及业绩增速逐步修复。 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 新能源及电力设备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客户覆盖超科林、 AMAT、屹唐、中微、 北方华创、 SMA、迈柯唯、爱士惟等龙头厂商。 1H23 公司实现营收 2.44 亿元,同比-15.23%,实现归母净利润 0.50 亿元,同比-32.23%,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公司产品对应全球半导体刻蚀、薄膜沉积、晶圆检测等设备工艺和结构件市场空间约百亿美元, 国内市场 23~25 年复合增速达15%。 外部环境未有好转美国对国内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或将进一步加码,产业链自主可控叠加海外资本开支于 2024 年恢复正增长。 根据我们测算, 25 年国内刻蚀、薄膜沉积和晶圆检测设备用工艺和结构件市场规模为 37 亿美元, 23~25 年复合增速约 15%。
1H23 半导体设备海内外需求分化,公司国内业务占比提升显著。公司业务以出口为主,受海外半导体资本开支下行影响, 1H23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下滑至 33%。 根据 Wind 的数据, 1H23 公司半导体设备领域大客户超科林和 ICHOR 的应计负债分别较 2022 年底-25%/-26%。中微公司 1H23 合同负债和在建工程较 2022 年底-18%/+3%,国内设备商客户订单降幅小于海外客户, 在建工程仍保持增长。在国产替代背景下, 公司在国内客户的份额有望提升。
发行可转债突破产能限制, 收购冠鸿智能向综合制造服务商转型。公司可转债于 2023 年 1 月上市,发行规模 3.4 亿元,当前转股价55.69 元/股, 项目达产可新增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结构件年产能约2.30 万套/件。 23 年 7 月,公司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以不超过 4.08 亿元购买冠鸿智能 51%股权, 冠鸿智能主业为打造智能工厂提供一站式服务, 冠鸿智能 1H23 实现营收 1.09 亿元,净利润 2214.92 万元, 收购完成后将与公司形成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不考虑收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我们预测公司 23~25 年营收分别为 5.34/7.52/10.13 亿元(YoY-14%/+41%/+3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5/1.82/2.55 亿元(YoY-17%/+45%/+40%)。 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 1.57、 2.27、 3.18 元,对应 PE 33、 22、 16 倍。公司金属结构件盈利能力行业领先,首次覆盖给予公司 2024 年 26倍 PE, 对应市值 47.32 亿元, “增持”评级,目标价 59.15 元/股。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汇率波动的风险; 客户产业转移的风险; 可转债转股压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