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中国电建2022年报暨2023年一季报分析:利润持续稳健增长,看好新能源建设及运营价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国电建(601669)
投资要点
22年/23Q1归母净利同比+15.9%/+8.7%,主业稳健/电力投运营及绿色砂石亮眼
1)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5726/114亿元,同比增长1.2%/15.9%,业绩表现超预期。从收入结构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分别实现营收5044/238亿元,同比+6.7%/+11.5%,其中新能源运营业务实现收入86亿元,同比+6.1%。2022年末公司绿色砂石资源储量达到86亿吨,设计年产能为4.69亿吨,投资规模为1004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公司工程主业稳健发展,电力运营业务及绿色砂石等高附加值业务表现亮眼。
2)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1335/30.2亿元,同比增长0.66%/8.7%,扣非净利润实现29.8亿元,同比增长22.5%,Q1延续稳增态势。
22年毛利率同比小幅提升,财务/销售费用大幅降低,现金流显著好转
1)2022年毛利率12.21%,较2021年+0.14pct。期间费用率8.06%,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分别-20.4%/+7.8%/-17.0%/+6.2%,财务费用降低系汇兑净收益增加所致,销售费用降低系地产业务置出所致。现金流:经营现金流净流入308亿元,较同期多流入96亿元,同比+45%,回款表现优异。
2)2023年Q1毛利率12.21%,较去年同期+1.3pct,环比22年持平。Q1期间费用率8.02%,较去年同期+1.2pct,主要系财务费用增加18.8亿元所致。现金流:Q1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29亿元,较去年多流出148亿元。
22年新签订单大增29%,23Q1新签高增+30%,保持较高增速
1)2022年新签合同额约10092亿元,同比+29.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8168亿元,同比+32.6%,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923亿元,同比+17.1%;分业务看,公司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建新签4529/1767/3566亿元,同比分别+89%/+36%/-1.5%。其中光伏发电/风电/抽水蓄能1936/1455/243亿元,同比+410%/+68%/+20%。整体看公司新能源业务如期发力,成长逻辑逐步兑现。
2)2023年Q1公司新签合同额3224亿元,同比+30.2%;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2679亿元,同比+34.4%,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545亿元,同比+12.9%;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1571、1058、503亿元,同比分别+207%、+19%、-47%,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9%、33%、16%。
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转型思路清晰
截至2022年底,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2038万千瓦,其中:风电/水电/火电/太阳能装机规模达764/686/316/272万千瓦,同比分别+21.64%/+5.75%/持平/+87.63%,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4.5%。2022年新增建设指标/投资立项/开工项目/累计投产装机规模等四项指标均突破1000万千瓦,叠加集团“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电力运营业务发展可期。对比电力板块龙头估值水平,公司价值有望伴随中特估体系建立提升,估值空间巨大。
水利投资大发展,抽水蓄能10年空间巨大,电力基建龙头央企核心受益
根据国家水利部披露,2022年水利投资同比+44%,规模首超万亿,同时近年来高层多利好政策发力水利建设,其中抽水蓄能方面,国家能源局规划十四五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十五五再翻一番分别达到0.62/1.2亿千瓦,十年建设规模巨大,公司作为抽水蓄能绝对龙头有望中长期持续受益。
2023年1月,公司134亿定增正式落地,成功引入国新投资、北京诚通等国家级基金、太平资管等大型保险机构以及中车资本等产业国企投资,募集资金支持云阳抽蓄电站项目及海上风电等电力能源项目,向市场传递了清晰的转型发展的强大势能和决心。叠加国家水利投资大发展+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公司作为电力基建龙头有望中长期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6708.43、7690.98、8624.91亿元,同比增长17.35%、14.65%、12.14%,对应实现归母净利润131.93、150.78、170.75亿元,同比增长15.37%、14.30%、13.24%,现价对应PE9.95、8.71、7.6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电力投资、建设不及预期;公司电力运营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