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轮胎橡胶龙头,业务半径不断延伸 。 公司是 2021年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非轮胎橡胶制品龙头,传统业务为汽车密封件。此后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拓展至橡胶减震件、轻量化零部件、热管理系统、空气悬架等领域:
2010年公司收购天津飞龙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2014年收购德国百年企业KACO 公司, 2015年收购德国 WEGU 公司和法国 FM 公司, 2016年并购德国AMK 公司, 2021年收购普利司通减震橡胶业务。 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优质企业快速切入空气悬架、热管理、轻量化三个快速增长的领域,随着国产化的顺利落地,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空气悬架:汽车智能电动趋势推动空气悬架渗透率提升, 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定点 67.5亿元。 相比传统悬架, 空气悬架具有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的特点,且同时能够满足电动车轻量化、智能化要求。随着空悬国产化进程推进,我们预计 2025年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8亿元, 2022-2025年年复合增速约 52%。 公司 2016年以 1.3亿欧元收购了空悬系统供应商德国 AMK,掌握了空悬系统部件核心技术, 此后开始批量生产空悬系统,成为全球空气供给单元的主要供应商, 2018年公司在国内设立 AMK 中国子公司安徽安美科,推进空悬国产化布局, 2020年以来公司获得定点达 67.5亿元,其中海外项目订点累计 12.9亿元,国内项目订点累计 54.6亿元。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空悬系统核心技术的厂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空悬产品渗透率的提高。
?热管理:电动化推动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高, 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定点 59.8亿元。 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为制冷(制热由发动机余热产生),单车价值量为 2000元;纯电车热管理系统兼顾制冷与制热(电机产生的热量有限),单车价值量达到 6000元;混动车型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系统,热管理单价最高,达到 7000元。公司的热管理产品主要为冷却管路, 2021年在纯电动、混动、燃油车的单车价值量分别约为 800、1400、 300元,根据我们测算, 2021-2030年热管理冷却管路的市场规模将由 100.7亿元提升至 325.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14%。 2017年公司以 1.7亿欧元收购 TFH 100%股权, 2020年成立安徽特斯通,负责打开国内市场。
2020年公司后承接 TFH 技术, 已具备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配套能力。 2020年以来, 公司累计获得热管理项目定点达 59.8亿元, 其中海外项目订单 2.08亿元, 国内项目订单累计 57.71亿元。 电动化进程如火如荼,公司作为热管理管道的核心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
?轻量化:政策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 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定点 109亿元。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2020年汽车工业协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要求到 2035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25%,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35%。铝是轻量化的首选材料,根据我们测算, 2021-2030年底盘和悬架铝材的市场规模将由 30亿元提升至 42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34%。公司 2015年收购德国 WEGU 100%股权, WEGU 是欧洲的抗震减噪核心企业, 此后公司成立专业轻量化团队,开始布局智能底盘轻量化领域,在橡胶降噪减震业务基础上推出锻铝控制臂等先进底盘轻量化零部件, 2019年公司收购四川望锦,获得球头铰链生产的核心技术。公司此前已经获比亚迪、通用汽车等客户订单, 2020年以来共获项目累计订单达 109.28亿元,其中2022年获国内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底盘轻量化总成项目订单共计 65.95亿元。 电动车较燃油车更重且存在“里程焦虑”,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高,公司掌握锻铝控制臂、球头铰链等核心产品的生产技术,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非轮胎橡胶龙头,传统业务(橡胶、密封)为公司带来了稳定性与确定性,增量业务(空悬、轻量化、热管理)为公司带来了增长空间与看点。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0.57、 14.28、 17.3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4/11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3年 25倍目标 PE,对应市值 35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商誉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