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AOI 检测设备龙头,3D 检测领域拓展可期1)公司主营机器视觉设备(下游覆盖 SMT 行业等)和控制线缆组件业务,2019年占营收比为 45%和 39%,毛利率为 60%和 25%。2)作为国内 AOI 检测设备龙头,公司技术实力国内领先,已成为下游苹果、小米、华为、VIVO 等知名企业或其代工厂的机器视觉设备供应商。在控制线缆组件业务,主要面向工业和商用级智能设备厂商,也是公司机器视觉设备的直接、关键原材料。客户包括 NCR 集团、Diebold 集团、Ultra Clean 集团等。3)2016-2019年,公司营收、净利润 CAGR 分别达 21%和 25%。2019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40%和 22%,研发收入比达 7%,ROE(摊薄)为 9.2%。受益于 3D 检测产品的突破,Q3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3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6%,业绩增长显著。
全球 70亿美金市场,国内复合增速达 40%,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机器视觉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2年的 41亿美元增长至 2017年的 7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1%。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由 2012年的 13亿元增长至 2017年的 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9%。2)相比人眼观测,机器视觉技术优势明显,具有精确性强、效率高、方便信息集成等优点,是工业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机器视觉设备的主要下游应用,也是公司目前的核心布局。
3D 检测技术突破,产品线拓宽,下游应用场景有望打开1)短期:受益于 3D 检测技术的突破,公司产品线已覆盖 2D AOI、3D AOI、3D SPI 和 Mini LED AOI 等高端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拥有“整线检测”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中,3D AOI 和 3D SPI 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直接对标海外高永、德律等国际一线品牌。今年二季度,其 3D SPI 设备获下游客户订单认证,取得订单超 2700万元,预计未来 1-2年 3D 产品将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2)长期:3D AOI 技术延展性强,应用场景广泛。公司将不断向下游半导体、医药等领域延伸,成长空间打开。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净利润为 1/1.7/2.2亿元,同比增长 14%/67%/34%,对应 PE 61/37/27倍。考虑公司稀缺性及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汇率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