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38.12%;扣非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35.15%;经营性现金流3.46亿,同比减少1.39%。
在手订单数量充足,项目有序排产,公司业绩高增下半年兑现。公司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同比增长25.79%;归母净利润1.91亿,同比增长38.94%,业绩符合预期。需求端趋于饱和,国内方面公司首个MAH项目再鼎医药的则乐(尼拉帕利)进入商业化生产,示范效应带来大量NDA项目订单,截止2020H1,国内NDA在手订单超20个,预计年底可达30个;海外方面2002H1新增商业化项目1个,产生订单客户40家,部分大客户如辉瑞,订单规模翻倍。供给端弹药充足,公司Q2订单加速获取,Q3通过项目有序排产助力小分子CDMO业务订单交付,带动业绩稳步高速增长。2020年9月,公司公告以自有资金3亿元在江苏镇江设立全资子公司凯莱英制药(江苏),提升研发客户密集分布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同时公司定增23亿募集资金Q3已到位,在建工程中上海、辽宁、吉林等地扩产计划推进顺利。Casebycase营销推广+产能扩张消化,公司小分子CDMO业务未来高增可期。
进军CRO,布局生物大分子及制剂,公司一体化长逻辑打开增长空间。
CRO方面,公司不断扩充研发队伍,20年收购冠勤后,在PROIND项目、临床初期CRO、数分数统领域逐步形成竞争力,病毒类临床CRO业务已建立明显优势。大分子方面,公司建立了上海金山生物大分子研发中心,团队规模100余人,实验室已开始运行。同时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注射剂CDMO业务的公司,有粉针、水针,并逐步研发高端制剂。
未来公司业务将通过研发队伍扩张向上游CRO渗透,同时通过管线接入,依靠公司新增产能拓展更多大分子及制剂项目。公司在小分子领域的质控体系、运营体系已较为成熟,客户关系稳固,通过经验复制、技术延伸,公司未来发展有望驶入大分子领域蓝海,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毛利率回升趋稳,研发支出加大,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20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8.43%(同比+3.84pt)。20年以来,公司毛利率逐渐回升并稳定在47%-49%,主要系原料药大项目在收入结构中占比回调。费用率方面,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3.16%(-0.26pt);管理费用率10.03%(-0.92pt);财务费用率0.71%(+1.38pt),主要系汇率波动,汇兑损失增加所致;研发费用1.70亿,研发费用率8.17%(+0.44pt)。未来公司依靠规模化效应有望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9.82、12.80亿元,相应EPS分别为3.05、4.05、5.28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90、68、52倍。考虑到公司是CDMO头部企业,已建立较高药物生产研发技术壁垒,未来三年盈利复合增速有望超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