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世纪后期的大象转型
银行业是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其服务供给要与经济结构契合,并随经济转型而变。上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结构转型,传统制造业加速外迁,产业获得升级。这一过程中,还伴随金融自由化。因此,银行业也经历剧烈转型,大量银行被淘汰,最后形成“综合大行,特色小行”格局,形成了若干家超大型的国际化综合银行集团。
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阶段与美国当时较为类似
我国目前便是处于传统产业式微、新兴产业发展的过渡阶段,产业结构转型任务沉重。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占比下降,新兴经济需要新的服务。因此,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也面临战略选择,类似美国的国际化综合银行集团是较为明确的方向。同时,由于科技金融的进步,这些大行还能服务于大零售(个人、小微)客群,这一点较美国当时更为有利。
工商银行的“跨业、跨境、跨界”符合时代背景
“跨业”即进入原本不是银行主阵地的资本市场业务,服务新老产业,也就是“综合化”;“跨境”即进军海外市场,有些市场发展阶段还更早,产业相对还较传统,也是我国传统产业转移目的地,有利于传统银行业的发挥,也就是“国际化”;“跨界”即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为客户(主要是大零售客群)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从而实现高效的获客、服务与授信,从而使大型银行可以高效地从事小微等业务。因此,上述战略类似于西方典型的综合化、国际化转型方向,外加借助金融科技覆盖了原先大型银行不易参与的大零售客群,即零售化。我们深信,工商银行该战略能够获得较好效果,实现大象起舞。
投资建议
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我们认为工商银行内在价值为6.9~9.8元,对应2019ePB1.0~1.4x。其估值目前仅有不到0.9x,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投资价值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多种因素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影响,包括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其它风险等,详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