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睿驰进展良好。1)BMS产品完成首秀。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东软睿驰新一代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在4月份已经完成产品上市首秀,搭载于纯电动汽车长城C30EV升级版,在常温条件下新车快充40分钟即可充满80%电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智能互联程度;2)武汉产线即将下线。根据武汉蔡甸区政府新闻网报道,东软睿驰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规划(规划产线为2条电池模组与1条PACK总装线,年产5万套标准BEV的动力电池PACK模组或同等产能转化的PHEV动力电池模组),有望在今年7月正式量产;3)ADAS&自动驾驶业务线。2017年东软睿驰ADAS业务签约东风、一汽、北汽银翔、宇通、华晨等众多车厂客户;4)人才储备迅速扩张。自东软睿驰成立两年多以来,员工总数达到600余人。其中,中高层管理团队超过30%是从全球引进的外籍高端经理人及技术专家,中高层管理团队中约60%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国内领先车厂及Tier1厂商。公司200余名骨干员工中,超过70%为东软睿驰成立后外聘的具备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在比例构成上已远超过原东软集团的员工(占比约30%)。
增资的具体条款宜正面解读。市场对于本轮增资条款的关注点在于公司持有的东软睿驰股权比例下降。我们认为:1)东软睿驰本轮增资实际上是主动提升核心员工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目的是为了吸引和保留高端优秀人才,进一步调动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创业热情,进而推动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与跨越,将蛋糕共同做大;2)考虑到东软睿驰仍然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近年来亏损加剧(2016、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08亿、-1.9亿),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此次股权比例下降也将部分减轻上市公司对于睿驰的投入压力。
关注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变,突破规模不经济的瓶颈。公司前期公告承建运营辽宁省医学影像云标志着公司医疗板块从卖设备、卖IT解决方案的传统商业模式切入到了医疗服务领域。此外,我们也关注到公司其他业务板块,比如汽车电子板块,从过去外包逐步走向了产品化。我们认为,通过转向更轻或者更具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公司过去规模不经济的增长瓶颈有望逐步被打破。
投资建议:公司处于经营效率改善周期以及商业模式变革周期的起点,两者叠加共振有望带动其重回高增长轨道。预计2018、2019年EPS为0.4、0.48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0元。
风险提示:智能汽车版块业务发展;经营效率改善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