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资本运作,饲料龙头拥抱光伏。2016年,公司通过两次资本运作,将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合肥通威并入上市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建设光伏电站、扩充电池片产能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打造完整的“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运营”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形成现代农业、光伏双轮驱动、相互协同的产业格局。
永祥多晶硅成本、规模优势明显,未来受益国产替代。控股子公司永祥股份作为国内主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低于6万元/吨,行业领先。现有产能1.5万吨/年,到2017年年中将通过技改达到2万吨/年的产能,后续公司将携手下游优质客户隆基股份共建2.5万吨产能,2018年产能规模达4.5万吨/年。2016年国内硅料进口13.6万吨,其中韩国进口料约7万吨,占进口总量一半,随着国内硅料品质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国产多晶硅性价比显著提升,且商务部正针对韩国硅料进行反倾销复审,从韩国进口硅料关税可能提升,国内多晶硅料进口替代趋势有望呈现,公司明显受益。
合肥通威,冉冉升起的电池片巨头。公司光伏电池片成本优势明显,截至2015年底多晶电池片非硅成本仅0.34元/W,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盈利水平也相对更优。基于竞争优势,公司电池片产能持续快速扩充,到2017年年底有望达8GW,其中单晶电池3~4GW。目前公司电池片主供国内一线组件企业,2016年满负荷生产,未来产能扩充将带动收入规模快速增长。合肥通威业绩承诺为2016~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3.95、6.08、7.69、8.2亿元。
光伏、农业协同,打造“渔光一体”独特优势。“渔光一体”商业模式清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能够提高鱼塘单位面积产出,据统计我国精养池塘可支撑1200GW~1500GW光伏电站建设,且能化解光伏电站用地紧张问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在“渔光一体”具有独特优势,传统饲料业务有助于对接优质鱼塘资源,“365”科学养殖技术及多年研究试验积累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规避光伏对养殖的负面影响,光伏制造优势在电站建设运营过程中充分体现。截至2016年上半年江苏如东10MW及江西南昌20MW“渔光一体”项目已并网发电,储备项目超过3GW。
投资建议。光伏行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成本快速下降周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光伏制造(侧重多晶硅料和电池片)板块竞争优势明显,未来随着产能扩张业务规模将快速扩大;基于农业和光伏业务的协同,公司在“渔光一体”方面极具优势;光伏制造和运营方面均具有较大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16~2018年归母净利润10.11、13.38、18.53亿元,EPS0.26、0.34、0.48元,对应PE24.8、18.8、13.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