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乐普医疗重大事件快评:双腔起搏器获批填补国内空白(海内外心脏起搏器市场简介)

来源:国信证券 作者:江维娜,万明亮 2016-10-1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产品获批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心脏起搏器是植入人体内的一种电子治疗仪器,是现今被医学界公认为治疗心脏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途径。双腔起搏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型,由于核心技术壁垒,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被国外企业100%垄断。公司历经十年创新突破,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款植入式双腔起搏器(Qinming8631)。该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并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技术水平,可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从而迈出了双腔起搏器领域进口替代的第一步。

起搏器海内外市场介绍

国信医药团队早在先健科技的深度报告《国信证券-海外市场股票研究:先健科技:创新制胜、逐鹿全球-151117》中,即对起搏器市场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下是报告相关内容的回顾与更新。

起搏器:心动过缓的根治性疗法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动过缓(Bradycardia)等心率失常疾病。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则被称为心动过缓。引起心动过缓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AVB)等,前三者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心动过缓目前仍无常规人群中的发病率统计数据,但估计可占到心内科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2%,是第三大心律失常疾病类型。除心动过缓之外,颈动脉窦过敏、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CRT治疗)等也是公认的适应症。2014年起搏器适用症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所占比例分别为51%、40%。

药物副作用大,植入起搏器是优效疗法。针对心动过缓,药物主要有阿托品类和异丙肾上腺素,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一般情况下是短期使用;而中药如心宝和宁新宝等仅能治疗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循证医学验证,最多用于辅助治疗。以上药物治疗仅是治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安装起搏器治疗。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分类

植入性的心脏起搏器主要分单腔、双腔(Pacemaker)、三腔起搏器(又称再同步化,CRT)和三腔除颤起搏器四种,其中单腔起搏器为低端产品,国内售价在2-3万元,疗效有限,可维持病人基本需求,但可能会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器为设计升级版本,售价在5万元左右,原理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个电极,更好地模拟正常心脏生理状态;三腔起搏器是最高端的产品,国内售价10万元左右,可以治疗左、右心室不同步相关的心衰;三腔除颤起搏器则是三腔起搏器和除颤器的组合,对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有显著疗效,但售价也最高,达到15-25万元。

心脏节律管理市场格局:美敦力等三寡头垄断

心脏起搏器属于心脏节律管理(CRM)的范畴,而CRM市场包括普通起搏器(pacemaker)、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和三腔起搏器(CRT)等。从全球范围来看普通起搏器是临床植入最多的产品,达到56%,其中又以双腔起搏器应用最为广泛,占到所有CRM产品数量的39%。2012年全球CRM市场规模高达109亿美元(资料来源:GlobalData),预计2020年可增至157亿美元。其中普通起搏器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未来的增长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目前主要由ICD和CRT产品驱动增长。

乐普双腔起搏器前景简单分析

公司单腔起搏器于2013年获批上市,经过两年多的学术推广,目前年植入量约为1000多台,预计在单腔起搏器市场占比在4.7%左右,显示出进口替代任重而道远。本次双腔起搏器获批将丰富公司在起搏器领域的产品线,满足医院对多种产品的需求以及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对公司起搏器技术能力与产品的认可。根据前述分析,我们认为起搏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乐普作为第一家在相关领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公司,双腔起搏器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有待观察并值得期待。

心血管全产业链平台核心竞争力再次强化,维持“买入”评级

由于双腔起搏器对业绩的贡献还有待观察,我们暂时不修改盈利预测。维持对公司2016-18年EPS0.40/0.51/0.62元的判断,目前股价对应的估值为48/37/31x。考虑到公司心血管全产业链平台核心竞争力再次强化,维持“买入”评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乐普医疗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