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31.4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6亿元(50.30%),摊薄每股收益0.52元,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同时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转增10股。
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30%。
点评:
电信行业大数据业务全面发力
我们认为,拥有的大数据的行业有电信、金融、政府、互联网。从痛点来看,电信行业是最有将数据变现需求、且是需求最紧迫的行业,因为电信行业已经市场化十几年,进入通道化、电话和短信长期看将免费的阶段。因此,三大运营商先后启动了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项目,将数据从B域扩展到O域、M域。我们判断,运营商未来将不断降低Capex,将重心转向数据运营,运营商目前正处在搭建系统、构建平台、数据集中的阶段,增量项目可保证公司传统的项目/订单型业务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而从长期看,东方国信这样传统给运营商做BI软件的公司是受益于运营商将投资转移到数据运营的过程。
公司在2014年实现了联通、电信、移动集团级的大数据布局,其中主要看点在于中标中国移动集团深度分析云平台(MPP数据中心)项目、盈利责任平台在中国联通全国推广、进入电信重点大省。这些都将对公司未来获取更多运营商大数据项目以及和运营商合作进行数据运营起到积极作用。
纵向延伸,产品化能力大幅加强,技术优势凸显
公司通过内生和外延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在大数据产品的研发能力。2014年,公司首次召开“大数据,新未来”的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十多款产品,这些产品的性能已经部分达到国外主流厂商的水平,并且在运营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大数据产业链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软件中拥有从数据库、加工、分析、挖掘、管控、应用、服务、可视化工具等具有较为完整的产品线。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在电信行业,乃至全行业,东方国信的技术能力都是靠前的,这也是公司为什么能够连续中标运营商大数据项目的主要原因。公司2014年电信行业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10.57个百分点,达到55.59%,除了注销成都和吉林亏损子公司外,产品化程度提升是其中一个主因。
横向扩张,全面布局非电信行业,外延战略仍将继续
公司在过去两年完成了对北科亿力、科瑞明、屹通信息的收购,三家公司2014年的业绩都超出了业绩承诺,尤其是上海屹通信息的收购补强了公司数据端在金融领域的卡位,使得公司形成了工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电信大数据三大业务板块,对电信行业的依赖度降低。我们认为:
1、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转型第一步是触网,意图在网上积聚足够多的用户和数据,以达到精准营销的最终目标,有了用户和数据后,一定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所以,我们坚信大数据这个行业一定会爆发,而且对各行各业来说将成为必需的工具。从我们看到的数据来看,这个趋势非常明确,并且已经启动。
2、如同我们在深度报告里面的阐述,大数据的核心是在于对客户所在行业的认知以及对客户业务流程的理解,才能构建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达到对内提升效率,对外精准营销、提升客户体验度的目的。因此,涉足到一个新的行业,最快速的方式是外延式收购,直接获取人才、客户、技术、行业认知,这也是美国BI行业发展历程中可参考的部分。
3、公司已经成立了大数据运营事业部,数据运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公司要想将跨行业数据运营落地,大概率上是通过合作和外延的方式来完成。过去几年公司一直在践行外延发展战略,2014年年报中对2015年重点工作中提到“推进外延发展战略,完善行业布局,形成集群发展优势”,对此我们非常期待。
维持“买入”评级
在不考虑新增外延以及运营落地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1元、1.07元、1.36元,对应PE 分别为71.0倍、54.0倍、42.5倍,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大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国家级大数据战略的发布只是时间问题,行业正驶向快车道,公司是A股市场上最纯正的大数据标的,极具战略配置意义!
风险提示
运营商对大数据的投资力度低于预期或投资进度慢于预期;运营商结算延迟风险;收购带来的整合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创业板大幅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