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事件
10月24日,公司发布了2014年三季报。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3.17%,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8.7万元,同比下降87.86%,EPS为0.0037元,符合市场预期。Q3实现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1.33%;净利润亏损132万元,同比下降152.27%。
2、我们的判断与分析
(1)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87.86%
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产品销量与上年同比略有增长,但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滑。
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7.86%,主要原因是(1)募投项目投产导致经营和折旧成本上升(2)现有产品售价下降(3)参股公司湖南星城石墨净利润同比减少,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4)定期利息收入减少,短期融资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及承兑贴息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1.5%(5)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客户付款周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长明显。
(2)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明年集中爆发
在指导性文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于今年9月创出新高。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超4.5万辆。国家和各地推广补贴政策相继落地,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迅速升温。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已经统一收归工信部,地方保护壁垒的打破激活了市场竞争。明年是试点城市的目标考核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明年集中爆发,预计产销量有望达到25万辆,导致相关产业链高速发展。
(3)公司车用动力型多元材料处于客户测试阶段,新产品量产在即
公司客户结构相对集中,日本三洋、三星SDI、LG化学、日本SONY和比亚迪等是公司的长期战略伙伴。小型锂电方面,针对未来高端市场需求的高电压高容量钴酸锂产品已经完成小试。动力锂电方面,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动力汽车使用的锂电正极材料,并与市场现有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在新厂区江苏当升试生产总体情况良好,产品性能达标,客户反馈情况良好,已完成了4个大客户的预审核。公司目前正在加速认证中,已经开始量产准备工作。
(4)镍钴锰(NCM)三元材料将成为动力锂电的主流正极材料
镍钴锰(NCM)三元材料,综合了LiCoO2、LiNiO2、LiMnO2三种材料的优点:
(1)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Mn4+不参加反应,从而不产生Jahn-Teller效应;(2)安全性能高,工作温度范围宽;(3)比容量高;(4)成本较钴酸锂低。目前是最有希望取代成本高昂的钴酸锂(LiCoO2)。
从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来看,钴酸锂在充电电压高于4.2V时,晶体结构会逐渐坍塌。导致必须掺杂改性,但这种掺杂改性通常对材料的其他性能有害。
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在4.5V时晶体结构是稳定的,因此其循环性能是有保障的。
从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言,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相比较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而言要差一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和倍率放电已经可以达到钴酸锂的水平,但受制于技术瓶颈,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和单位能量密度较低,无法满足150Wh/kg左右的需求。
公司自2008年开始研发多元材料,产品率先出口日本和韩国市场。公司借助多年与日韩锂电客户的紧密合作优势,奠定了在多元材料方面国内的技术领先地位,有助于公司进一步迈向大型动力锂电市场。从生产工艺来看,目前当升是第一个按照现在日韩最先进的装备水平上的设计的生产线,核心关键设备都是进口的。
3、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新产品所带来的业绩推动,短期看好公司运用于小型锂电的高端钴酸锂销售放量,长期来看,公司提前布局发展用于动力锂电的三元材料,技术领先于市场,未来电动车全面启动带来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作为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业绩弹性将明显放大。我们认为公司2014、2015年EPS至0.19、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3.42x、30.79x,我们看好公司明年的业绩释放,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2、产能无法释放;3、新产品开发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