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市场空间广阔,由于国内厂商进入较少以及光学膜行业属于高毛利市场,国内光学膜产品一旦实现量产将打开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LCD面板是光学膜需求的最大领域。随着电视厂商停止生产CRT和PDP电视,将转而投向更具成本竞争力的LCD电视。LCD和OLED是目前电视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OLED市场份额仍不足1%,LCD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预计2014、2015年全球面板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56、1.69亿平米左右,同比增长分别约为10.1%和8.3%。
宁波东旭成的收购将使公司在光学膜领域大有可为。宁波东旭成是国内领先的光学膜制造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反射膜和扩散膜产品已得到了业内认可,终端客户涵盖国内TCL、长虹、海尔、康佳、创维等主流电视生产厂商及韩国LG电子、日本FUNAI等国外厂商,具备较强先发优势。公司成功收购国内领先光学膜制造企业东旭成,将实现在技术、渠道与产能上的优势互补,快速导入光学膜产品领域,大幅提升公司未来的成长预期。
公司积极进入光学膜领域,将受益于进口替代前期的高收益。公司商业经历丰富,熟悉光学膜销售市场,同时具备多年的光学膜、偏光片技术水平。公司正进行年产1.6万吨光学膜涂布项目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14年三季度末、四季度试生产。精密涂布为光学膜基膜的下游,公司先从技术壁垒相对低的下游切入,为公司2万吨/年的光学膜基膜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将成为盈利的稳健贡献点。目前我国的太阳能背材膜大部分依赖进口,国产化的进程加速,随着国内企业的产能释放,预计2014年我国的产能占比将达到30%左右,与70%(国外厂商产能占比)的太阳能组件产能相比存在较大的缺口,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公司背板基膜成功导入市场,并培育了苏州中来等一批优质高端客户群,供货量逐步提高(2013年第四季度月均供货量约1300吨),公司2.5万吨太阳背板基膜项目进展顺利,产销量稳步增长,2014年下半年达产后,将成为公司新的盈利稳健贡献点。
锂电隔膜即将量产供货为公司提供业绩弹性。锂电隔膜是锂电池材料中唯一还未完全突破的领域,在此之初,公司前瞻性地判断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此作出相应的布局并确切执行,在特斯拉引领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加上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锂电池行业发展有望超预期。公司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生产线设备由于良品率未达要求仍在改造、调整中,试产品客户仍在试用中;年产9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设备已开始安装,预计2014年年底试生产。我们认为,公司提高良品率以及扩大产能,是寻求更多的市场份额,促使公司隔膜产品在各种电池上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将为公司带来稳定有保障的业绩贡献。
电容器薄膜需求稳定增长。国内电容器薄膜生产企业达到10多家,三十条左右生产线,其中,国内中高端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主要由公司等少数企业生产供应,未来三年,国内高端电容器聚丙烯薄膜市场供求状态依旧偏紧,尤其是电力电容器聚丙烯薄膜,低端电子聚丙烯薄膜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
公司具备高端膜行业引领者的综合竞争优势。
高端功能性薄膜布局完整。积极拓展电容器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锂电池隔膜、光学膜和重离子微孔膜五大业务板块,各个业务板块陆续成为行业内龙头,并力争成为高端薄膜行业的持续领跑者。
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优势是公司定位高端产品的基础。公司是一家具备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研发了薄膜表面结构控制、电气性能提高、薄膜外观品质、可卷绕性改善等技术,使公司在各种高端膜领域成为国内主导的供应商。
专业化服务及品牌优势。公司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队伍,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调整生产工艺,使薄膜的相关性能指标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的生产模式逐渐由简单的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定制化方向发展。此外,公司还协助下游厂家进行产品设计和解决质量问题,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电容器、背板及光学膜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了深受客户信赖的品牌形象。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以研发驱动多种产品深度拓展,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并举,增长潜力显著。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为0.26、0.51和0.7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