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汽车零部件的斯太尔(行情,问诊)昨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拟用1.53亿元自筹资金增资并控股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信融锂”),涉足新能源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增资标的公司成立不满一年且亏损,此外,在此次公告前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多次变更企业类型和出资成员。
斯太尔拟溢价增资亏损企业
标的公司此前变更事项频繁
主营汽车零部件的斯太尔(000760)昨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拟用1.53亿元自筹资金增资并控股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信融锂”),涉足新能源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增资标的公司成立不满一年且亏损,此外,在此次公告前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多次变更企业类型和出资成员。
溢价逾25倍增资收购
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斯太尔动力(江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斯太尔江苏”)拟对恒信融锂进行增资,此次次增资应支付的全部投资款项为1.53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控股恒信融锂(占其股本的51%)。斯太尔表示,此次增资是为拓宽公司产业链,满足公司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战略部署。
需要指出的是,恒信融锂成立不满一年,且去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恒信融锂于2014年3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1875万元,从事锂、钾、硼、镁盐湖资源产品的研究开发、销售,对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新材料应用。截至2014年12月31日,恒信融锂净资产为1474.22万元,2014年亏损25.78万元。尽管如此,公告显示,恒信融锂评估价值为3.76亿元,溢价逾25倍。
此外,上述对外投资存在产品品质和稳定性风险。目前试生产线仅能完成锂镁分离环节,而浓缩和沉锂等均只在实验室演示成功,未来规模生产存在产品品质和稳定性风险。为降低风险,斯太尔采用两期增资的模式,第一期支付增资款6000万元;待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在当前试生产线上安装调试浓缩和沉锂装置,能够稳定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成品后,产品品质和稳定性风险得到充分评估并确定后支付第二期增资款9300万元。此外,创始人陈伟为4月30日前的技术风险提供了担保。
公告一出,便有不少股民质疑:“投资一个亏损公司,有涉嫌资产转移,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评估增值25倍之多,也不知道是怎样评估的。”“如果4月30日不成功还增资吗?还是什么时候成功什么时候增资?如果不成功,第一次的增资的6000万怎么办?”
标的成立不到一年变更频繁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注意到,尽管恒信融锂成立不到一年,公司变更事项却较多,主要涉及注册资本、企业类型、出资成员、投资者名称,变更日期集中于此次增资公告前的三个月内。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4年11月5日,恒信融锂详细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出资成员和投资者名称均由翟红伟、陈伟变更为陈伟。不过,变更不到三个月,2015年1月27日,恒信融锂再次变更详细企业类型、出资成员,又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变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出资成员由陈伟变为陈伟、陈建华、黄晓峰,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变更为1875万元。
那么,斯太尔江苏何时打算增资恒信融锂业?为何标的公司在增资公告前三个月内频繁出现变更?公司为何溢价逾25倍增资一家成立不满一年且亏损的公司?记者昨日下午拨打斯太尔董秘电话(010-84446188)试图了解上述问题,“感谢致电斯太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请直拨分机号,查号请拨0。”电话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