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被罚30万,东风日产金融陷入双重困境

来源:鳌头财经 2025-11-20 19:28: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被罚30万,东风日产金融陷入双重困境)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9月至10月的一个月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连续处罚3家汽车金融公司:重汽汽车金融、东风汽车金融、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日产金融”)合计被罚95万元。

处罚事由包括附加品贷款违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善、融资租赁业务管控不足等多个方面。

2025年以来,宝马汽车金融等多家汽车金融公司也相继被罚,密集处罚的背后,是监管敲响了行业合规警钟。

备受关注的是,在汽车金融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东风日产金融营收净利更是连续三连降。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传统燃油车销量缩水,汽车金融行业亟待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变局。

附加品贷款成违规重灾区

一个月连开3张罚单,汽车金融行业面临合规挑战。

2025年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上海监管局向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开出罚单(沪金罚决字〔2025〕175、176号),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因部分汽车附加品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监管局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时任公司零售金融部高级经理张苏疆被给予警告。

这是一个月内监管部门针对汽车金融公司开具的第三张罚单。

9月17日,重汽汽车金融因“融资租赁业务管理不到位”,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处以30万元罚款。

9月19日,东风汽车金融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处以35万元罚款。

本次被点名的东风日产金融,其违规行为直指“汽车附加品贷款业务”。汽车附加品贷款业务违规问题并非首次出现在汽车金融罚单中,但东风日产金融此次被认定为 “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说明其违规行为具有典型性。

东风日产金融此次领受的是“双罚”。除了公司被罚款外,直接责任人张苏疆也被予以警告。这也体现了违规的严重性以及监管力度。

梳理此前公开曝光信息发现,此类违规一般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附加品价值虚高,部分经销商将“防爆膜”“导航仪” 等千元级产品虚报至数万元,通过贷款套取资金;二是贷前审核缺位,未核实附加品真实交易背景即放款;三是捆绑销售,将附加品贷款与车贷强制挂钩,侵害消费者选择权。

业内人士表示,附加品贷款原本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补充业务,但部分机构为冲规模放松审核,导致其异变为“变相加杠杆” 的工具,一旦借款人违约,虚高的附加品无法覆盖风险,最终会转化为金融公司不良资产。

截至目前,东风日产金融尚未对上述处罚一事及整改措施作出公开回应。业内预计,暂停部分区域的附加品贷款业务、开展合规自查等整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规模收缩与盈利下滑的双重困境

典型罚单背后,东风日产金融的经营持续承压。

目前,东风日产金融尚未公开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数据。其2024年年报显示,东风日产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下降21.12%;归母净利润8.59亿元,同比降幅达47.37%。

业绩下滑并非偶发。不只是2024年,2022年、2023年,东风日产金融的营收净利均是双降。这两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87亿元、28.46亿元,同比下降4.36%、18.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3亿元、16.32亿元,同比下降3.26%、18.52%。

连续三年营收净利双降的同时,东风日产金融的资产规模也在急剧收缩。

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为661.52亿元,达到公司有史以来的巅峰。

2021年底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分别为617.90亿元、518.89亿元、374.85亿元、302.45亿元。

2024年底的总资产较2020年底减少359.07亿元,缩水比例高达54.28%,资产规模超过一半被削减。

东风日产金融的信贷投放核心数据也在大幅收缩。2020年,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03.71亿元,到2023年缩水至324.3亿元,2024年进一步萎缩至263.96亿元。

作为东风日产体系内的首选车贷服务商,东风日产金融主要依托东风日产汽车开展业务,公司贷款规模收缩,与东风日产的汽车销量下滑直接相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传统燃油车市场空间相应遭受挤压,销量出现明显下滑。

2024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2.2%,东风日产金融的业务因此受到冲击不可避免。

不仅如此,东风日产金融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除汽车金融公司,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也凭借其低利率优势抢占汽车金融市场。此外,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也纷纷渗透至汽车金融领域。这些因素不断挤压着以汽车厂商为背景的金融公司的生存空间。

规模大幅收缩,业绩大幅下滑,东风日产金融深陷双重困境。

监管升级下的破局与转型思考

困境中的东风日产金融该如何破局?

为了应对经营压力,东风日产金融曾发力“附加品贷款”,以期开拓市场空间。

从被罚的情况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做业绩,可能采取了拓宽贷款边界的作法,例如低息车贷捆绑虚报附加品价格等违规操作,这类行为为公司埋下了隐患。

其实,东风日产金融被罚,是汽车金融行业强监管的缩影。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初以来,已有包括宝马汽车金融、东风日产金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等多家汽车金融公司被罚,违规行为涉及发放贷款审慎性不足、 合作商管控失效、违规向第三方催收公司传输客户征信信息、虚假交易识别失效、违规收费与捆绑销售等。

从处罚事由看,监管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贷款审核,而是延伸至征信管理、外包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

梳理近几年汽车金融公司被罚事由可以发现,监管的视角,已从违规收费等显性问题,深入至信用信息管理、附加品贷款等更具隐蔽性的问题。这说明,监管标准和要求已经全面升级。

面对监管升级,加之自身深陷困境,汽车金融公司亟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那么,该如何破局?

一名汽车行业人士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应主动适应市场新变化,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发力新能源汽车金融业务时,更应加强风控能力建设。造车新势力的金融业务模式和4S店模式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在于线上化程度高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服务及风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金融业务并不好做。关键在于风控,尤其是电池寿命与残值估算是难题。这就要求放款方与主机厂密切合作,获取更多新能源汽车数据和资源,提供比银行等机构更具优势的服务。依托于汽车厂商的金融公司有自身优势,但在开展跨品牌业务时存在一定的挑战。

一个月内三家汽车金融公司被罚,监管的指挥棒将引导汽车金融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以东风日产金融为代表的汽车金融公司正面临规模与业绩收缩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守住底线、增强合规能力与突破双重困境之间找到平衡,既是东风日产金融,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