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航远洋(920571)三季度扭亏为盈 加速绿色船舶交付与数字化转型)
11月11日,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福州会议室举办现场参观活动,接待了湘财证券投资教育基地、全景投资者教育上海基地及报名参加活动的投资者。公司董事会秘书何志强先生参与接待。
针对投资者提问,公司表示,“公司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后续公司将通过下述应对措施来保障业绩稳定性:持续优化运力结构,夯实盈利基础,加速绿色新船落地,公司正推进多艘绿色船舶的建造与交付,子公司订造的4艘8.9万吨级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计划2026年分批次交付,另有2艘6.35万吨级低碳智能散货船预计2026年一季度陆续交付。这些新船具备更低油耗和环保优势,其中89000DWT散货船可兼容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契合国际减排规则,提升未来租金议价能力。此外,公司目前营运中的4艘预留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的船舶,后续可通过改造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淘汰低效运力,2025年公司已完成’国电36’’国运7’’国运6’三艘老旧散货船的出售,既回笼了可观现金流,又淘汰了油耗高、排放不达标、运营效率低的运力,减少低效资产对利润的拖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运力。”
公司还指出,“深化市场布局,拓宽盈利来源,聚焦内外贸协同发展:公司终止了两艘内贸干散货船的建造合同,将运力拓展重点转向内外贸兼营及外贸航线。同时通过新加坡子公司设立多层级子公司,借助新加坡的船东和货主集聚优势,更好服务现有和未来客户,并进一步开拓市场,捕捉运价红利,沿着’一带一路’继续推进业务国际化。而内贸方面,此前新建6艘绿色低碳船舶推动外贸收入规模扩容,后续将继续依托国内大宗商品运输需求优势,稳定外贸业务盈利贡献。优化客户与货物结构,公司逐步提升粮食、铁矿等非煤资源占比,降低对煤炭单一货种的依赖,通过货车多元化平衡不同货种运输市场的波动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称,“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降本增效,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公司旗下货运科技公司已取得航运大数据分析系统,船舶碳排放监督管理系统等多项软件著作权,覆盖运营分析、船舶管控等核心环节。同时搭建智能航运平台与船舶运营管理系统(MOS),上线数据分析中心,落地智能航线规划、远程设备监控等项目,可实时监控港口拥堵、天气、燃油价格等信息,动态优化航线规划,提高船舶周转率。落地创新业务场景,公司与舟山市普陀区合作探索无人机在海事服务的应用,通过合资公司开展海上无人机运输服务等业务。这些创新场景既能提升海事服务效率,又能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船舶物供、调度等环节的成本。”对于明年规划,公司回复,“完成新船交付并释放运力。2026年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进新船交付与投运,将6艘新建散货船分批次投入外贸主力航线,匹配粮食、铁矿石等大宗散货的运输需求,借助新船的成本和效率优势提升市场份额,推动营收增长。持续深化绿色与数字化转型,除投用新型绿色船舶外,还将推进现有船舶的环保改造,以适应国际海事组织的减排规则和欧盟碳税等政策。同时继续完善智能船舶数据对接平台,航线预警系统等数字化体系,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预判能力,强化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巩固核心客户合作并拓展增量,对内持续维护与国家能源集团、粤电、大唐等企业的电煤运输合作,保障内贸稳定资源;对外则围绕必和必拓、嘉吉等国际客户,拓展粮食、铁矿石等外贸运输增量业务,通过合理的经营规划最大化每艘船舶的毛利率。”
关于客户占比,公司说明,“在公司的核心客户中,国家能源集团下属企业长期占据重要地位,从整体大客户占比来看,2021-2023年前五名客户占公司营收比例均超50%。公司的各类国际大客户多为公司外贸铁矿石、粮食运输等业务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构成了公司稳定的客户矩阵,支撑外贸业务营收。”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所处行业为水上干散货运输业,主要从事国际远洋、国内沿海和长江中下游航线的干散货运输业务,是国内干散货运输的大型上市航运企业之一,拥有与业务相关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权、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权、水路运输经营权、水路运输服务经营权等业务资质。经过二十余年深耕和绿色转型,公司依托全链条航运经营资质,以国际远洋和国内大宗干散货航运为核心主业,上市后积极布局新能源双燃料散货船型,同步深化行业战略联盟,已成为干散货航运绿色转型实践的领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