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周小川: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需更长时间观察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0-23 18:40: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周小川: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需更长时间观察)

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5外滩年会圆桌讨论时表示,人工智能(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同时指出,对于金融系统别是银行系统,AI在过去几十年信息化、IT化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并可能带来较大边际变化。

周小川指出,从金融的角度看,AI是在信息处理、IT和自动化基础上又一次新的边际变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边际变化”他表示,AI在银行业支付、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银行主要业务看,支付业务基本都是数据处理;存款、贷款都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来定价;风险主要基于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市场营销也很大程度上依赖数据。

周小川指出,AI应用于金融系统有良好基础。过去银行系统、金融系统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银行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银行较少使用多模态或生成式技术,主要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推理模型,因此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这一特点,银行未来结构会进一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并由此带来一个现象——银行从业人员规模会显著受到影响和减少。

据周小川介绍,国际清算银行(BIS)曾专门讨论过AI相关模型是否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最终结论是影响尚不明显。一方面,AI可以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基本上属于慢变量,随经济周期或经济变化而调整。

“货币政策不可能对每天的蔬菜价格变化做出响应,而且响应太快也可能引发不必要波动。”周小川表示,对于慢变量需要慢处理。

在周小川看来,通过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金融稳定数据、金融机构健康性的历史变化,推理预知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出现,是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分析历史事件、泡沫积累、“明斯基时刻”的出现、事后处理及对错评估等需要更广泛运用AI处理非结构性数据、多模态信息,甚至考虑社会情绪。

周小川指出,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希望各类金融机构和活动在运用AI时应提供透明、可解释的模型。但实际上随着AI发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必然带来模型的黑箱特性。未来监管可能需要面对黑箱模型所产生的结果和行动,来调节或监管金融市场。

周小川还指出,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可能是高频、短期、技术性的,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远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量数据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