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192万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业务整合,关键工程落地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10-13 07:12: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192万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业务整合,关键工程落地)

继9月下旬投行项目正式迁移之后,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的业务整合又迎来新的关键里程碑。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日,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中枢集中交易系统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192万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证券UF 2.0交易系统。据悉,10月9日切换首日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94.76亿元保持“零故障”。

财富业务整合关键工程落地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此次集中交易系统切换是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财富业务整合当中的一项关键工程,涵盖包括核心系统、周边系统、下游系统在内共计23套异构系统,涉及民生证券74家营业部、69个交易所席位,18家存管银行。

“考虑到对客户的影响、业务延续性和风险可控性等因素,切换只能选择较长的非交易时段进行,每年仅有五一、十一两个‘窗口期’,不容有失。”国联民生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从领导小组、项目指挥部到各专门工作小组和配合测试的各分支机构运维保障人员,项目团队近200人全程奋战。

据国联民生证券方面介绍,此次切换从今年2月份即着手准备,项目人员连续奋战7个月,赶在国庆假期前达到第一阶段上线的各项要求。民生证券拟定了开户及业务办理等15项前端操作培训和考试,以保证一线人员完全胜任。建立了动态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整合过程中的风险与舆情。同时,国联民生证券调入5000万元自有资金、民生证券调入2亿元自有资金,专项用于应对系统切换上线初期可能产生的结算风险。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整个系统切换项目的全过程,公司始终保持与证监局、交易所、股转公司、中国结算、投保基金公司等机构高效畅通的沟通汇报机制,从整体方案制定到技术路线论证,再到最后的通关测试、联通测试、正式运行,全过程都得到了监管机构的精准指导和大力支持。

同时,公司将此次切换定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裁亲自挂帅,统筹决策,确保了战略资源的高效倾斜与关键决策的迅速落地。公司成立了跨部门、跨条线的项目指挥部,下设技术实施、后勤保障等多个专门工作小组,制定了详尽时间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阶段、各节点的任务清单、责任主体与完成标准。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信息官靠前指挥,各工作小组高效协同,为项目按计划推进提供了坚强支撑。

最终,192万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证券UF 2.0交易系统。在10月9日切换首日,公司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94.76亿元,保持“零故障”。

投行项目已于9月下旬完成迁移

“国联+民生”是新“国九条”后首单券商并购重组过会项目,合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

2024年4月25日,国联证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宣布将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仅过了不到9个月,2024年12月30日,国联证券披露,公司已完成发行A股股份购买民生证券99.26%股份的过户手续。2025年初, 国联证券正式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工商登记等事项。

今年4月22日,国联民生证券发布公告称,国联民生证券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完成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其名称由“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并取得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而在9月下旬,国联民生投行业务整合工作宣告完成。

9月23日晚间,国联民生发布公告称,民生证券现有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股权类在审、已注册尚未完成发行、已获同意未完成挂牌、持续督导项目清单中项目,以及所有其他在辅导、债券承销、受托管理以及财务顾问等项目,自9月23日起迁移并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民生证券签署的项目相关协议均由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继续履行,原协议中民生证券的权利义务全部由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承继,并由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按照原协议约定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

而在今年国庆期间,国联民生证券完成集中交易系统的成功切换,也奠定了财富管理这一支柱业务整合成功的基石。国联民生证券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锚定打造“产业投行、科技投行、财富投行”战略目标,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技术体系,深化业务融合,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为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杨立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联民生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