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马斯克刷屏!机器人赛道,突曝大消息!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0-05 17:23: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马斯克刷屏!机器人赛道,突曝大消息!)

马斯克刷屏。

10月4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该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学习功夫的视频。

视频显示,“擎天柱”正与专业人士学习功夫,它展示了用于自卫的武术技巧,且并非单纯模仿专业人士的动作,而是精准应对每个招式并进行反击。有网友提问“擎天柱”是由远程操控还是人工智能(AI)驱动的。马斯克回应称,“AI,而非遥控操作”。

据了解,“擎天柱”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数年前首次对外公布,而在过去一年中,该项目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也成为特斯拉更核心的关注焦点。

9月7日,特斯拉开通“TeslaAI”的官方微博,认证为“特斯拉官方账号”,并发布首条微博展示其人形机器人。当天,特斯拉发布了两张人形机器人的照片,并配文:“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

9月30日,“TeslaAI”再发文,特斯拉正在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的规模,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并在2026年开始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将年产100万台。

9月初,特斯拉发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简称“宏图计划4.0”),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转向:即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根据宏图计划4.0的介绍,特斯拉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通过开发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仿生机器人,进行不懈的技术积累。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斯拉故事的“下一章”将是“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这将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富足的未来”。对于如何实现宏图计划4.0,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将是公司最重要的事项,且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如宇树科技、优必选等也在积极发力。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9月26日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火热,“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前段时间宇树科技再次更新了算法,使机器人稳定性大幅提升。“我们把它定义为反重力模式,基本上机器人在任何干扰下都能自己恢复站立。算法升级后,理论上目前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武术动作。”

王兴兴表示,2024年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二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去年到今年是“全球最畅销的机器人”。而今年宇树科技新推出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更加轻巧,目前售价3.99万元起,虽然还未实现量产,但已接受部分订单。

9月3日晚间,“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宣布,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后,公司再次刷新纪录,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含H1已交付近5000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这其中还不包括今年3月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的订单。

与此同时,杭州、北京、上海等多地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

8月11日,杭州市司法局就《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提出,根据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特性与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智能化等级、应用场景分类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探索构建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与沙盒监管机制,建立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项支持政策,以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力争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今年3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到,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责编:李丹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优必选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