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阿阿胶变局不断,何时才能“熬”出头)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作为中华老字号,东阿阿胶近几年动作不断,一来战略调整激进、管理层频繁换血,二来屡遭处罚、陷入药品“回流药”和“骗保”事件。
东阿阿胶近十年的业绩成长也几经沉浮,2015年-2017年通过每年的提价造就连续多年的收入和利润双增,2018年-2019年连续提价后带来后遗症显现,2020年-2022年东阿阿胶继续经历阵痛,2022年-2024年开始进入稳健复苏,但又遭遇信任风波。
今年上半年,东阿阿胶实现了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但增速却较2023年、2024年上半年均有所下滑。
几经低谷和变局,东阿阿胶何时“熬”出头?
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依然慷慨分红
东阿阿胶2025年半年报显示,整体业绩表现良好,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扣非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12.58%。
业绩双增的背后也有着二季度增速下滑的隐忧。从单季度看,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元,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二季度较一季度收入减少约3.87亿元,增速也由一季度的18.24%下降至2.91%。
近三年上半年业绩来看,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8.69%和26.80%,均高于今年上半年的11.02%。由此来看,东阿阿胶今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突出。
东阿阿胶上半年也进行了大手笔分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2.69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8.17亿元,此次派发现金红利占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的117.01%,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99.94%。这也就是说,东阿阿胶几乎把上半年的利润都分红给了股东。
东阿阿胶在公告中称,该决策是基于其上半年经营情况,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整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股东利益等综合因素,旨在与股东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高额的分红收益方除了中小股东,更多的还是大股东。截至2025年6月末,“华润系”合计持持有东阿阿胶约33.70%的股份,其中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持股23.50%,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19%。按此计算,“华润系”此次可获得东阿阿胶约2.75亿元的现金分红。
实际上,东阿阿胶历年来在分红上都颇为大方,2021年至2024年股利支付率均超96%,2024年更是超过了99%;东阿阿胶也曾公开表示其自1999年首次分红以来,累计分红金额已超过92亿元。
尽管高额分红通常是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手段,但将上半年全部赚的利润尽数分掉,是否会对公司后续经营发展有所阻碍,这也成为市场对其大比例分红的质疑点。
业绩阵痛致高管层大换血
东阿阿胶是著名的滋补类中华老字号企业,地处阿胶发源地——山东省东阿县,拥有广泛认知的心智资源优势,被誉为“滋补养生第一品牌”。
东阿阿胶的发展较为曲折,2015年-2017年,东阿阿胶通过向渠道压货和提价造成了虚假繁荣,营收也屡创新高,2015年营收就达到54.5亿元,最高峰的2018年营收达到73.38亿元,利润也从2015年的16.25亿元飙升至2018年的20.85亿元。直至今日,东阿阿胶也没有突破这一收入和利润的天花板。
并且,由于东阿阿胶持续多年的“价值回归”提价逻辑,经销商为获取价差大量囤货,以及2019年权健事件引发保健品行业信任危机,经销商囤货意愿骤降,渠道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一并爆发,东阿阿胶业绩暴雷,2019年仅实现营收29.7亿元,利润亏损4.55亿元。
东阿阿胶的业绩暴雷,让沉寂在背后多年的大股东华润系渐渐走上前台,管理层频繁变动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焦点。
2019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当时的董事长王春城离职,同时,韩跃伟接过董事长一职。紧接着2020年初员党委书记、总裁秦玉峰也宣布辞职。
2022年,面对营收增长遭遇瓶颈,华润出手又换掉了韩跃伟,由内部成长的高登锋继续担任东阿阿胶董事长。
2023年2月,高登锋辞去董事长一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同年3月,时任华润医药首席执行官白晓松接棒新一任董事长,但在2024年10月,白晓松也选择了辞职。
如今,曾任总裁的程杰担任东阿阿胶新的董事长。
2024年10月,东阿阿胶进行了大量高层人事调整,除了白晓松辞职外,东阿阿胶副总裁任辉、王延涛申请辞职,原因是调往华润内部的其他岗位。
公告显示,任辉将被调往公司的关联单位任职,王延涛调往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任职。
东阿阿胶监事会也有重要调整,监事会主席陶然,以及监事唐娜、商恩志同时辞职,辞职后不在东阿阿胶及下属企业任职,但继续在股东单位任职。
变局下何时能“熬”出头
不过,积极变革的东阿阿胶似乎初见曙光。
2020年,在韩跃伟出任公司董事长期间,东阿阿胶推进营销变革,聚焦阿胶滋补领域,业绩逐渐回暖,成功实现扭亏。
2022年,高登锋和程杰配合,推进复方阿胶浆纳入医保,复方阿胶浆的快速放量成为2022年以来最大增长推动力。
同时,公司开始实施“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增长模式,传统阿胶主业之外,在滋补赛道上培育新品种,东阿阿胶曾上市“桃花姬”阿胶糕、阿胶肉苁蓉原浆、阿胶燕窝等新品,还在2023年入局男性滋补市场并推出“皇家围场1619”品牌,旗下包括健脑补肾口服液、龟鹿二仙口服液等产品。
可以看到,近三年东阿阿胶的营收正在缓慢回升,2024年营收回到了59.21亿元,虽然较巅峰时期仍然有较大差距,但似乎正在陆续摆脱困局。
但眼下摆在东阿阿胶面前的挑战仍然不少,要突破巅峰难度不小。
一方面,公司仍然未培养出第二条成长曲线,大部分营收来源仍是主业阿胶类产品。今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收入为28.45亿元,收入占比达到了93.24%。其他药品及保健品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7.06%,占收入仅为4.64%。可见,东阿阿胶依然靠着单一品类苦苦支撑,新研发产品的增速不高且对总收入的贡献不大。
另一方面,东阿阿胶近几年也频频出现舆论事件,品牌信任度有所降低。
2024年1月,东阿阿胶直播间因涉及多项违法宣传被处罚。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行政处罚书指出,东阿阿胶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东阿阿胶全资子公司)在抖音店铺直播间发布“阿胶对女性朋友特别友好,但不是说男人不可以吃,男女6岁以上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比较矮小,比较瘦小的,都可以去吃我们的阿胶”等广告。
上述表述,并未明确指出宣传的“阿胶”是药品、保健品还是普通食品。同时,该公司也无法提供含阿胶成分的普通食品,适用“男女6岁以上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比较矮小,比较瘦小”的科学依据。
除了推销阿胶片时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踩中监管红线,东阿阿胶还涉嫌“利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
行政处罚书提及,该公司在2023年5月8日抖音店铺直播间推销桃花姬阿胶糕(75g*4盒)时发布“阿胶糕,真心推荐啊。因为过了母亲节的话,要恢复345元,这个的优惠价格的话”等内容。
但根据店铺销售数据,2023年5月16日(母亲节活动结束日)后续1个多月时间内,桃花姬阿胶糕(75g*4盒)这款商品均没有销售价为345元的成交记录。
基于东阿阿胶电子商务公司发布违法广告和实施价格违法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处以11万元罚款。
除了违法宣传翻车,东阿阿胶还陷入了“回流药”和“骗保”事件。
2024年11月,医保局发布《关于对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开展核查的公告》,医保局接到企业反映和群众举报,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后,发现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售卖医保报销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时,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且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重复情况大于等于3次的共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
涉及药品“回流药”和“骗保”事件,东阿阿胶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回应,称复方阿胶产品严格按照一药一码执行,国家医保局所提及的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并表示将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有分析人士表示,东阿阿胶较高的价格,可能是导致其频繁被用来骗保的关键因素。
由此来看,东阿阿胶要突破前期高点且重回高增长赛道,不仅需要在产品和销售上下功夫,在营销推广和管理把控上更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以“熬胶”为主业的东阿阿胶,何时才能真正“熬”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