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银行外籍副董退休离任,国资增持破1.6亿显信心?)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近日,成都银行接连披露多份重磅公告,涉及核心人事更替、股东增持进展及股东大会安排,一系列动作既标志着陪伴银行17年的外籍高管正式退场,也凸显出国资股东对其发展的坚定信心,更预示着这家区域城商行在公司治理与战略布局上的新调整。
此次人事变动的核心,是70岁的马来西亚籍副董事长何维忠的退休离任。根据公告,何维忠因年龄原因于9月4日正式辞去副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等全部职务,这意味着他结束了自2008年6月起与成都银行的深度绑定。作为拥有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金融资深人士,何维忠的职业生涯横跨跨国金融机构与学术领域——在加入成都银行前,他曾任职于美国运通、花旗银行等国际巨头,担任过花旗银行马来西亚及台湾区分行副行长、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还曾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授课并担任研究生导师,兼具实战经验与理论积淀。
在成都银行任职的17年间,何维忠的核心角色是“桥梁”——作为银行与战略投资者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之间的关键连接人,他推动双方在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上持续深化,同时助力成都银行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从引入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到协调丰隆银行在零售金融、跨境业务等领域的经验输出,其工作为成都银行从区域银行向具备综合竞争力的城商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随着他的退休,丰隆银行在成都银行董事会的席位将由新提名候选人接任,这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填补人事空缺,成都银行已确定新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并定于9月22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其中,股东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名黄建军,战略股东丰隆银行则提名Teoh Yih Min(张育鸣),两人将角逐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席位。按照流程,若此次股东大会顺利选举两人任职,其资格还需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续履职方向及对银行战略的影响,将成为投资者跟踪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交子金控与丰隆银行分别代表国资力量与外资战略股东,此次提名既延续了双方在董事会的话语权平衡,也可能为成都银行后续发展注入新的思路。
与人事调整同步推进的,还有成都银行国资股东的增持动作。9月4日,公司披露成都产业资本集团与成都欣天颐的增持进展——两家均为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企业,自2025年8月27日至9月4日,前者累计增持477.55万股,增持金额达8700.10万元,目前持股比例升至5.8431%;后者累计增持436.45万股,增持金额7959.35万元,持股比例达3.90%。本次增持合计金额超1.66亿元,叠加此前计划,进一步提升了成都银行国资体系的持股集中度。
回溯此次增持的背景,早在2025年4月,成都产业资本集团与成都欣天颐便宣布拟以自有资金增持成都银行A股,但由于后续股价持续高于原计划设定的17.59元价格上限,增持一度难以推进。为此,公司在8月9日调整增持方案:取消价格限制、将实施周期延长至2026年4月8日,并明确两家股东合计增持金额区间为7亿至14亿元。从调整后的数据来看,国资股东已迅速启动增持,此举不仅向市场释放了对成都银行估值的认可,也体现出地方国资对区域金融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人事与资本的双重动作背后,是成都银行稳健的经营基本面作为支撑。根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该行上半年业绩保持增长态势:营业收入122.70亿元,同比增长5.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盈利增速在上市城商行中处于较好水平。资产规模方面,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达1372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7%;存款总额9834.81亿元,增幅11.02%;贷款总额8346.28亿元,增幅12.40%,存贷款规模的双增长,显示出其在区域市场的客户基础与业务拓展能力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