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川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4% 瞄准新质生产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8月27日晚间,百川股份(002455)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10亿元,同比增长10.40%,半年度营收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境内业务营业收入达23.03亿元,同比增长16.67%。同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92.50万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4789.0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60亿元,同比增长18.86%。
分业务来看,公司化工业务、新能源业务规模保持稳定,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1.97亿元、1.70亿元。新材料业务是公司上半年最大的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106.72%,该业务毛利率也同比提高11.7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新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负极材料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并进一步供给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和电炉炼钢产业。基于储能行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完成布局的储能电池产业、针状焦、负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电池资源化利用等锂电材料产业集群项目预期将因此受益。
从新材料产业链布局来看,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够实现“针状焦—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一体化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负极材料又与其他新能源业务构成完整的锂电新材料产业链闭环,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抗风险能力也显著高于其他同类公司。
从新材料业务规模来看,公司前期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石墨负极材料(8万吨石墨化)项目”已在2025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已稳定生产,进一步扩大公司新材料业务生产规模。产品出货量逐月提升,抓住市场需求增长机遇。在规模优势、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下,公司新材料业务市场竞争力有望持续提高。
从技术创新方面看,公司对标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产品技术指标,加大研发及质量攻关力度,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塑造产品品牌优势,快速占领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专注新材料的子公司宁夏百川新材料在超长循环储能负极材料、高端沥青焦熟焦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面向航天航空、军工、储能等领域的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公司遵循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与支持,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在多年的研发积累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竞争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6174.52万元,除了新材料板块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公司在锂电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坚中也取得多项进展。
例如,宁夏百川新材料成功破解磷酸锰铁锂、补锂剂等关键材料的工艺密码,第四代产线全面贯通,性能参数再创新高,粉体压实密度提升至2.6g/cm3以上,并通过第五代前瞻研发向能量密度天花板发起冲击;自主研发的“多场景高效耦合碱性萃锂系统”在2025年1月经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权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