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战略金属价值重估进行时 供需趋紧有望推动镁价长期上行)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镁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抗震能力,是轻量化理想材料,在超大型汽车结构件及机器人等下游应用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单车用镁量有望高速增长,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镁合金需求远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当前镁铝比处于历史低位,镁合金性价比持续凸显,供需趋紧有望推动镁价长期上行。稀土方面,镨钕价格保持强势运行,新能源汽车、空调、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有望打开稀土永磁远期需求增长空间,基本面支撑下稀土价格有望稳中有进,持续推荐稀土永磁板块配置价值。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镁合金是轻量化理想材料,在超大型汽车结构件及机器人等下游应用稳步推进。
镁合金密度低,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抗震减噪能力,是轻量化理想材料。随着镁合金在汽车领域应用逐步开拓,电驱壳体、座椅横梁框架、门内板等大型镁合金汽车件陆续投入使用,当前镁合金技术成熟度已经可以实现单车50kg+应用,随着镁合金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单车用镁量有望高速增长。2024年12月,宝武镁业与埃斯顿发布了镁合金机器人新品“ER4-550-MI”,相较于铝合金版本重量减轻11%,能耗降低10%,且在减震、电磁屏蔽和散热方面表现卓越,标志着镁合金在机器人应用取得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镁合金需求远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我国原镁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位,反内卷政策带动下镁行业有望高质量发展。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数据,2024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48.8万吨,原镁产量为102.6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0%,行业内卷曾给镁行业带来了多重危害,在恶性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取低质低价等措施,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非国标产品,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技术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反内卷浪潮的到来,不仅有助推动镁价逐步迈向合理区间,更将引导整个行业从以往的 “价格战” 转向 “品质战”,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有助于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近期镁价企稳回升,供需趋紧有望推动镁价上行。
根据尚镁网,截至8月18日,府谷地区99.9%镁锭出厂价为1.73万元/吨,从底部回升约14.4%。供给方面,考虑到高温天气持续影响原镁冶炼效率,预计前期检修恢复所增长的原镁产量将小于减少的产量;需求方面,当前镁铝比约为0.95,处于历史低位,镁合金性价比持续凸显,镁合金需求稳步增长,供需趋紧有望推动镁价长期上行。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前景可期,新能源车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6.8万辆,同比增长45.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至45.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0.4%;空调累计产量为16329.69万台,同比增长4.0%,新能源汽车、空调及工业机器人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此外,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有望打开稀土永磁远期需求增长空间。中性预期下,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钕铁硼需求有望增至约2.4万吨,对应2024-2035年CAGR达75.0%。
稀土现货价格持续上行,持续推荐稀土永磁板块配置价值。
根据SMM,8月15日氧化镨钕价格涨至59.3万元/吨,单日涨幅5.6%;金属镨钕价格为72.0万元/吨,单日上涨4.7%,当前稀土下游需求增长和上游供应紧张形成共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家电等产业需求旺盛,当前磁材厂订单持续增长,此外,出口需求持续走强进一步巩固涨价基础,镨钕价格有望保持强劲走势,持续推荐稀土永磁板块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
镁合金汽车零部件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低空经济发展不及预期,海外稀土开发扩张超预期;环保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