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酒业遇冷,茅台却让外资重仓740亿,秘诀何在?)
来源|中访网
责编|蔡燕妮
在资本市场与白酒行业的浪潮中,贵州茅台始终是一个“大神般”的存在。普华永道发布的2025全球市值100强排行榜显示,贵州茅台跻身百强,位列第37位,稳坐全球烈酒行业第一品牌的宝座。而在2025年中市值百强榜里,其同样位于前列,彰显出强大的品牌力与市值影响力。不仅如此,北向资金连续两个季度增持A股,截至二季度末,贵州茅台在北向资金前五大重仓股中排名第二,持仓市值超740亿元 ,足见其受外资青睐的程度。
然而,当下的白酒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毕马威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白酒行业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在政策层面,相关规定对政务消费中的酒类饮用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尽管政务消费在白酒市场中的占比已大幅下降,但这一政策调整仍对白酒板块产生了短期的冲击,导致股价出现2%-3%的回调。
消费结构的转型也在深刻地重塑着白酒市场。随着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消费场景和价格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朋友聚会、日常饮用等场景的需求有所减少,而婚宴成为相对稳定的消费场景。在价格带上,主销价格段从300 - 500元进一步下沉至100 - 300元价位带,500 - 800元价位带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消费理性化促使市场更加倾向于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商务宴请的占比下滑,也使得次高端产品的价格带不得不下移。
在市场层面,批价震荡下行,库存压力持续发酵。2025年1 - 5月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呈小幅震荡态势,名酒批价的波动幅度大于地方酒,尽管头部酒企通过控货稳价的策略来缓解库存压力,但2024年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已达1683.89亿元,同比增加192.9亿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仍有58.1%的经销商反映库存继续增加,价格倒挂程度加剧,这给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贵州茅台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营业总收入更是首次在一季度跨越500亿元关卡,创下历史新高,持续稳固着中国白酒行业龙头的地位。
茅台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持续调整的市场营销策略密切相关。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提出,茅台正全力推动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的战略转变,加速从商品时代向商品与服务并重的时代过渡,从“渠道为王”迈向“消费者为王”的时代,服务将成为茅台营销的新战场。这种战略转变体现了茅台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布局。
在酱香酒公司2025年半年市场工作会上,张德芹深入分析了当前市场形势,指出市场正从“企业生产什么就买什么”向“消费者定义需求”的时代跨越,正加速迈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品时代或者“商品 + 服务”的时代。面对这一变革,茅台凭借酱香系列酒强大的品牌品质竞争优势、稳固健全的渠道资源和超强的可塑性,有足够的信心与定力迎接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茅台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品牌定位方面,主动对标国内外一线白酒品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市场工作、渠道体系、产品打造等方面的能级,致力于将酱香系列酒打造成为茅台酒真正的护卫舰。在市场策略上,找准重心,锚定经济活跃、消费潜力大的区域作为重心市场,聚焦有底蕴与成长性的重点品牌,在渠道布局、营销创新、服务升级上精准发力,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影响力。
服务消费者是茅台工作的核心。通过产品创新、品牌推广、场景创新及强化体验中心、主题终端功能等举措,让消费者“想得到、看得到、买得到、喝得到、还想要”,全方位提升消费体验,持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坚守底线,与经销商保持“亲清”关系,强化沟通机制,构建健康、透明、公正的合作生态。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也强调,要切实以消费者为中心,用“价值”思维强化服务,基于消费者需求,聚焦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持续构建有差异、有个性、有黏性的服务体系,以场景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实现产品力、市场力、品牌力的价值提升。还要促进渠道生态的良性稳定,做好供给端、需求端动态调节、预期管理,加大产品防伪、新品研发、数字化建设、宣传推广等投入力度,确保酱香系列酒市场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