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北交所 - 正文

三元基因(837344)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积极拓展消费医疗市场

来源:同壁财经 2025-05-20 22:44: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三元基因(837344)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积极拓展消费医疗市场)

5月20日,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5月15日至5月16日通过中证路演中心召开业绩说明会。三元基因主要介绍了新厂区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基地的落成对公司产能升级与创新布局的意义,研发项目进展、2024年业绩情况等。

同壁财经了解到,公司新厂区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顺利落成,标志着生产产能和研发能力的全面升级,将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持续深耕。公司工业 4.0 标准智能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将系统性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更加精准、高效的过程管控,使公司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管理。公司新厂区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基地入选“2024 年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其智能化生产体系直接支持核心产品的规模化供应;同时,为抗病毒口腔喷剂等新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此外,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携核心产品亮相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显著提升了品牌公信力与行业影响力。

为了布局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创新业务模式,公司将拓展数智化车间柔性生产的业务能力,支持多产品生产的管理模式,满足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业务对设备使用追溯的严苛要求。公司将纵深推进数字孪生与 AI 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式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平台,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创新范式。

公司凭借在基因重组蛋白质产品领域深厚的技术底蕴、成熟完备的 GMP 管理经验、以及全新搭建的智能化生产平台研发成功了多项重组蛋白新产品。这些成果,不仅充分彰显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与生产能力,更成为公司战略布局从严肃医疗领域成功迈向消费医疗市场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与精准满足,公司进一步优化了既有资产的配置与运行效能,为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觉醒,大健康领域的关注重心正加速向“美丽健康”转移。公司战略布局从严肃医疗市场向消费医疗市场的拓展,是为了培育公司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下一阶段,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陆续推进基因重组蛋白相关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成品的备案、注册和产品上市工作。通过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深化产业合作,为公司快速提升业绩做出贡献。

此外,公司抗病毒口腔喷剂(商品名:立舒星®)获得上市许可,是一种广谱抗病原微生物的独特消毒液,该产品用于广泛杀灭口腔、 上呼吸道及皮肤病毒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该产品成功上市将利于增强公司在消毒产品和预防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展新应用市场。

公司 2024 年度税金较上年同期增加404.71 万元,增幅为 200.14%。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新厂区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公司按照税法规定开始缴纳房产税所致。

2024 年 7 月,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同年 11 月携核心产品运德素®亮相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化、精细化与创新能力。这一国家级资质认证和国际化平台展示,显著提升了公司品牌公信力与行业影响力,助力公司拓展国内外市场。公司入选“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旗下产品斩获“生化、生物药品优秀品牌”殊荣,两项荣誉的取得,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干扰素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也为后续产品市场推广与多元化合作格局的构建筑牢根基。

目前,我国慢性乙肝临床治疗的理想目标已锁定为临床治愈。公司的新型 PEG 集成干扰素突变体是迄今全球唯一的一种集高效性、长效性与安全性于一体的全能干扰素。该药物结合干扰素适用人群的基因检测,预期可大幅度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该方案在乙肝精准医疗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加快产品上市进度,公司积极创新临床方案,完成了 II-III 期适应性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为推进以“乙肝功能性治愈”为临床终点的临床研究,公司结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沟通交流意见,组织召开了临床方案研讨会,确定了新的高标准临床方案。同时,公司全力推进新一代全基因组检测的临床研究工作,累计入组受试者 791 例。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7 亿元,同比增长 4.83%。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专业化学术推广的优势,传递产品核心治疗价值,通过持续优化市场渠道布局,开拓潜在市场,实现了营业收入快速提升;2024 年,公司人干扰素 α1b 注射液(水针剂)5 个规格、重组人干扰素 α1b 喷雾剂、人干扰素 α1b 滴眼液, 在江西省医保局牵头的“干扰素省际联盟集采”中成功中标,覆盖全国 29 个省级采购主体,约定采购期 4 年。公司依托集采中选优势, 加速拓展市场版图,2024 年新增医疗终端 1100 余家,累计实现 6000 余家等级医院终端准入。尽管面临产品价格下调压力,公司依靠市场份额的扩大,实现营业收入与市场份额的双重突破。

公司 2024 年度较上年同期增加 800.55 万元,增幅为 1,297.12%。主要为报告期内,随着公司新厂区智能化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部分的在建工程转固,相关银行借款利息由资本化转为费用化所致,后续随着贷款本金的偿还,利息支出将逐年减少。

2024 年公司借助集采中选政策优势,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提升回款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达 3.06 次;同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 4.83%的增长,最终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6,979 万元,同比增长 63.23%。公司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总计 2.83 亿元。上述数据充分反映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态势良好,销售回款能力强劲,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为公司资金链稳定及业务持续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司聚焦生物制药领域“工业 4.0” 标杆目标,秉持“数据融通、虚实共生”核心理念,全力深化数智化 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体系实现“数据贯通业务、孪生驱动创新”的重要突破。凭借制药智能工厂建设的成果,公司“干扰素注射剂制剂数字化车间”成功入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4 年(第一批)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

新厂区的建设,不仅为公司未来 5 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能支撑,更将通过生产线扩容与产能升级,推动原有产品放量增长,加速新产品市场化进程。2024 年,公司新增医疗终端 1100 余家,累计实现 6000 余家等级医院终端准入,终端医院数量的持续增长将与新厂区的产能升级形成良性协同效应。

2024 年公司在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获取、人才培养、管理升级、品牌打造和产业转化等多个方面持续构建技术壁垒,提升行业竞争优势:第一、公司成功入选“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加速了公司专利产业化的进程;第二、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员实践基地,直接获得审查员的专业培训;第三、公司 4 位专家成功入选“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 专家库,搭建起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高效对接的桥梁;第四、公司通过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对接”活动,与中国科学院文献 情报中心等 5 家权威机构达成合作;第五、公司在 2024 年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展示了知识产权能力及产品力,显著提升了品牌公信力与行业影响力。

2024 年是三元基因的集采关键之年。 进入 2024 年下半年后,由于集采政策的有序落实,公司在医院准入速度方面显著加快。江西医保局牵头的全国 29 个省市地区为期 4 年 的集采,绝大部分省市地区已经完成了相关协议签署流程,陆续落地执行。2024 年公司新增医疗终端 1100 余家,累计实现 6000 余家等级医院终端准入。此外,公司通过医药商业配送渠道触达偏远区县的基层医疗诊所达到 2704 家,覆盖的基层终端数量同比增长 38%。

病毒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每年因病毒感染就诊的患儿数以千万,但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缺乏特异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人干扰素 α1b 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 1 类新药,其基因由我国侯云德院士从健康中国人脐血白细胞中获得,在国内儿科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和病毒性肠炎等多种病毒性疾病,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特点, 是一个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抗病毒药物。2015 年,国内来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感染、消化专业的 11 位权威儿科专家,根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征求四十余位全国临床一线专家意见,共同发表了《重组人干扰素 α1b 儿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于规范我国儿童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最终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公司在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轮沟通交流后,完成了临床研究总结报告签署工作。在注册申报方面,公司经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沟通,根据审评中心意见,最终确认按照II类改良型新药进行注册申报。基于上述情况,公司按照新药上市许可注册申报要求,完成了新药注册申报相关的药学、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申报资料准备和临床研究中心现场核查准备工作。同时, 公司智能化新厂区完成了雾化吸入剂生产所需的吹灌封一体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

RSV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呼吸道病毒,对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构成较大健康威胁。RSV 是导致 5 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全球儿童健康构成重大挑战。RSV 感染的治疗一直是全球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难题。全球市场仍然面临有效治疗药物的空白。公司的人干扰素 α1b 雾化吸入剂如果顺利上市,不仅全球范围内填补市场空白,满足相关治疗药物的迫切需求,还将推动国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全面解决临床医生在干扰素儿童用药上的难题。该产品如获批上市,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市场份额,并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人干扰素 α1b 是一种天然免疫基因稳态蛋白,前期基础研究表明,其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 5700 个基因表达,远超其他干扰素。临床应用方面,人干扰素 α1b 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干扰素,可以超大剂量应用治愈恶性肿瘤,因此,其可突破其他干扰素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天花板,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在黑色素瘤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在应用中国特色药物治疗中国特有疾病方面树立了新的样板。

2024 年,公司积极推进 γδT 细胞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开发,在技术改进方面,公司完成了制剂稳定性研究和冻存工艺研究,为临床研究开展多次输注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司通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向开发通用“现货型”细胞治疗目标不断迈进。在临床研究方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的 γδT 细胞联合人干扰素 α1b 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已入组 5 例,4 例正在进行疗效评价,2 例达到部分缓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展了 γδT 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完成 8 例受试者入组,8 例完成疗效评价,其中 2 例保持完全缓解状态达 24 周以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展的 γδT 细胞联合靶免治疗晚期乙肝相关肝癌的研究,已完成低中剂量组入 组,6 例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表明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肿瘤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委会,在《中华皮肤科杂志》 上联合发表了《人干扰素 α1b 治疗黑色素瘤专家共识》,为公司产品开拓肿瘤治疗领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