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增速惊艳开局,但成都的雄心不止于数字增长?)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4月24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5930.3亿元的GDP总量、6%的GDP增速,不仅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更比去年全年提速 0.3 个百分点。
在GDP同比增长6%的优异成绩背后,成都的工业经济也加速奔跑、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对外开放能级显著提升。“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暗藏着成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创新突破。
1
数据亮眼,工业经济强势领跑
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一季度的成都支柱产业增长提速,两大支柱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成绩单可谓精彩。
一季度,成都生产汽车20.2万辆,增长26.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尤为亮眼。一季度,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5万辆,增长高达409.1%,实现“弯道超车”。
这源于成都工厂“智”造的底气。走进领克成都工厂总装车间,612台制造机器人、940台自动化设备、1000多台AGV物流机器人有序运作,智能制造的实力正在重塑产业竞争力。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领克的日产量将从750至800台提升至1000台左右,今年力争产量翻番。
而另一边,扎根龙泉驿12年的沃尔沃成都工厂,正以“全电工厂”的绿色基因刷新“中国制造”品质高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中,东风汽车集团再度落子成都,设立乘用车科技公司,进一步强化了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聚效应。此前,东风汽车集团在成都早有布局。2016年,东风汽车集团及STELLANTIS集团的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在龙泉驿建成投产。
同期,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样表现抢眼,1-2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6.8%,位居五大先进制造业之首。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7%;智能手表产量165万个,增长90.8%。
2
开放赋能,内陆城市变开放前沿
4月15日,成都市召开对外开放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一季度2065.2亿元的进出口总值、11.9%的增速,印证了成都作为"国际门户枢纽"的硬核实力。当前,已有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国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政策红利的催化下,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不断缩短,天上地上双向发力。
4月,成都天空格外繁忙,多条直飞航线开通,26日直飞迪拜全货机首航,27日马德里航线开通,28日巴黎航线复航……陆地,铁路货运通道再次升级,首趟图定中亚班列鸣笛启程,为内陆企业开拓欧亚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
旅游方面,成都市一季度入境游接待增幅超过50%,接待入境旅游团超过5520个,同比增长170%;成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额同比增长270%,规模已达2024年全年的41.4%!
这得益于成都提出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推动入境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今年3月发布《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20条具体措施改善入境旅游服务环境,为四川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添新动能。
3
未来可期,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面对一季度的耀眼成绩,成都并未骄傲,而是放眼未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中。
展望2025年第二季度,成都还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大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坚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登上对外开放“大舞台”。当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新篇章。
当初夏的阳光洒在天府平原的土地上,成都正在开启新的进击故事。面向下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成都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站在一季度“开门红”的新起点,成都的雄心不止于数字增长,而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拥抱世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