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人形机器人产业究竟是万亿泡沫,还是星辰大海?

来源:中访网 2025-04-24 10:1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与了比赛。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产业究竟是万亿泡沫,还是星辰大海?)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与了比赛。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技术在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进步与短板。

1

赛场“翻车”实录

头掉了,腿断了,散架了,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可谓是状况百出。

其中,宇树G1机器人的表现堪称全场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宇树G1机器人,本是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明星选手”,曾以鲤鱼打挺、侧空翻等精彩动作惊艳众人。然而,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它却刚起跑就闹了个大笑话,直接上演了平地摔的尴尬一幕。

全场唯一的美女机器人“幻幻”,颜值出众,却刚起跑就原地宕机,任凭工程师拍打都无反应,被大家调侃为“公主病晚期”。

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则上演了赛博版“身残志坚”的戏码,跑到一半时头部因金属疲劳断裂突然脱落,然而躯干却继续狂奔,其硬核画风令人惊叹。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选送的参赛机器人“0306”,虽顶着“小巨人队”的名号,却是参赛队伍中最矮的机器人,仅75cm。矮个子配上它的四方脑袋,模样活像误入跑道的王者英雄“鲁班七号”。

来自“EAI”队的机器人则主打松弛感,以遛弯的姿态参与比赛,以每小时5.4公里的“遛弯速度”稳步前进,看着对手一个个摔倒退赛,最终凭借“慢就是快”的策略成功跻身前六。

而每个机器人身后都跟着2-3 名工程师,他们既要扛电池、喷冷却液,还要随时准备“抢救”摔倒的机器人,场面既紧张又滑稽。

最终,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机器人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配速约7分36秒/公里,相当于普通业余参赛者的水平。

2

理想很丰满,现实是电力不足

从技术层面看,这场赛事无疑是对机器人硬件与算法能力的一次大胆测试。以冠军“天工Ultra”为例,它能完成半程马拉松,表明其硬件足以支撑长距离运动,算法也能有效控制动作与平衡。

然而,比赛中机器人频繁摔倒、迷路甚至“头掉”等现象,也暴露出续航与可靠性方面的短板。据统计,参赛机器人平均每3公里就要更换电池。此外,目前机器人运动时主要靠风扇散热,但这对于双足机器人来说太过沉重。

从产业角度看,机器人马拉松是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跳板”。以往机器人多应用于固定场景,而马拉松的复杂环境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测试空间,对其传感、自主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环境适应性同样堪忧。比如,清华通班队的Kuavo机器人,就在1.5公里处突然向左倾倒并摔倒,随后经过工程师现场检测确定无法继续比赛后,只能更换备用机继续完赛,即使是夺得第一的天工队,他们的“天工Ultra”也同样摔倒过,只是要幸运很多,起身后仍然可以继续比赛。

3

万亿泡沫还是星辰大海?

此外,这场比赛也引发了业界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的激烈争论。有网友松了一口气,表示:“以前担心机器人抢饭碗,现在发现它们连跑步都费劲,机器人老弟还是不行啊”。

而在一些以投资视角关注这场赛事的人眼中,这场比赛也成了机器人产业“泡沫诞生”的见证。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选手,距离真正意义上实用、可靠的人形机器人,还差着好几个马拉松的距离。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公开表示,他正陆续退出多个人形机器人项目,直言该行业存在泡沫。猎豹移动的傅盛也站在了朱啸虎这边,认同人形机器人是“有毒的泡沫”。他指出,像鲤鱼打挺、跳舞等看似精彩的动作,其实都是预先编程好的,完全忽视了在实际场景中的可靠性。

不少业界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们认为资本对人形机器人形态的过度追捧,导致机器人企业陷入了“为表演而研发”的怪圈。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从现有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着实有限,时速仅在6-12公里之间,甚至比不上平衡车;而制造成本却高得离谱,在10 - 50万元之间,远远超出了家用市场的承受能力。

在工业场景中,传统机械臂的效率远超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扫地机器人已经能够满足90%的需求。而且,对于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的预测,是建立在“技术突破 + 成本下降 + 政策补贴”三重假设之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预测落空。

不过,也有不少从业者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充满了信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就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整个全球来说已属于第一梯队,而且我们的迭代速度,应用的场景,数据量,还有我们的人才,大家努力的程度,在全球都是属于顶尖的,我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更深层次的信心来源于“国家战略 + 地方竞赛”的双轮驱动。北京亦庄规划到2026年实现万台量产,浙江将机器人纳入未来产业专项,上海计划建造“超级工厂”。这些地方政府的巨额投入,正构建起全球最密集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人形机器人产业究竟是万亿泡沫,还是星辰大海?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无限可能。未来,它究竟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