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供应链调整倒逼产业链自主升级 科学仪器迎来国产替代浪潮)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在美国出口管制与关税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国产科学仪器面临供应链、技术“双脱钩”局面,倒逼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升级,行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我国科学仪器国产化率较低,但头部厂商在其优势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该行判断细分龙头将继续巩固优势产品地位,并逐步横向拓展产品矩阵,充分受益于本次国产替代浪潮。建议关注电子测量仪细分领域的国产龙头。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近期美国对我国科学仪器进行出口管制。
美国1月对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对华出口管制。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理化分析仪器80.05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占比23.4%;进口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电子测量仪器36.36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占比16.3%。该行判断美国出口管制与关税加征将倒逼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迅速发展。
科学仪器行业方兴未艾,国产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根据智研咨询、中商研究院,2023年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市场规模分别达380/378亿元,但国产化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替代空间广阔。
1)分析仪器:根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的国产化率从2011年的32.2%上升到2023年的44.6%。但高端机型国产化率较低,比如2023年国产质谱仪销售份额仅为11.2%。
2)电子测量仪:综合统计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2024年营收数据,测算得国产头部电子测量仪公司销售规模仅为进口规模的5.5%。该行判断高精度科学仪器作为科研与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测量设备,国产自主可控升级势在必行。
头部厂商培育全球竞争力,供应链协同助力国产成长。
1)分析仪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拥有质谱、色谱、光谱核心技术平台,在能源、制造、医药行业渗透率逐步提升。
2)电子测量仪器: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及标准化研究报告(2024年)》,普源精电的高速数字示波器搭载自研软件,解决了数字接口物理层信号测试的“卡脖子”问题;鼎阳科技的射频微波新品进入世界前列,带动公司2025年1-2月订单同比增长30%;优利德的直流电阻测试仪精度行业领先,为自动化贴片产线提供国产检测方案;坤恒顺维的无线信道仿真仪在频率、带宽、动态范围以及多信道处理能力上达国际先进水平。供应链方面,芯片为核心零部件,其BOM成本占电子测量仪的35%-45%,国产ADC、DAC、FPGA芯片的迭代升级将为国产厂商冲击中高端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风险因素:
关键零部件短缺导致成本上升;国产配套供应链不成熟导致交付偏慢;国外成熟产品倾销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复苏缓慢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