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猴茅”神话终结?昭衍新药净利从增九成到降八成,只隔一年)
2024年,昭衍新药营收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1.34%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近来,部分上市医药企业股价出现“跷跷板”现象,跷跷板的上端是AI医药企业,例如晶泰控股(02228.HK)、成都先导(688222.SH)等,这些企业股价飘红,涨幅在5%以上;跷跷板的下端是以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昭衍新药,603127.SH、06127.HK)为代表的药物评价CRO企业,4月11日公司A股跌停、港股跌超13%。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或美国FDA宣布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关,即计划逐步取消单抗和其他药物的动物试验要求,转而使用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计算模型、细胞系以及实验室环境下的类器官毒性测试等。简言之就是用AI技术等替代动物实验进行药物测试。
这对于正在费力穿越创新药及“猴周期”下行阶段的昭衍新药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就在几天前的3月28日,公司披露了2024年报,也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年报,年内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1.34%。
是什么让这家曾经被称为“猴茅”的公司业绩和股价双双跌下神坛?
昭衍新药上市至今股价走势(元/股)
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
“猴周期”进入下行阶段
昭衍新药是国内最大的纯GLP(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企业,也是中国首家通过美国FDA GLP检查的企业,公司同时具有国际实验动物福利审查认证协会认证和中国CFDA GLP认证的资质。
近几年,昭衍新药的业绩经历了一个从急速上涨到迅速跌落的过程,其背后是实验猴价格经历的从上涨到跌落的周期。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食蟹猴的平均市价格为1.38万元/只;2020年后,作为临床前开发业务的关键稀缺资源,实验猴价格急剧上涨,2022年最高一度接近19万元/只;到了2023年,受投融资热度减弱、医药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CRO行业增速放缓,随之实验用猴价格下降,2023年末降至12.5万元;2024年更是进一步跌破10万元水平。
在实验猴需求大增的时间段,昭衍新药收购了不少猴场。2022年,公司斥资约18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和广西玮美生物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核心资产分别为9941只和9622只猴子,加上昭衍新药本身拥有的超3000余只猴子,其猴子总数迅速超过2.2万只。
随着猴子涨价,昭衍新药业绩一飞冲天,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9.54%至22.68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2.71%至10.74亿元。2020年至2022年期间,因猴子涨价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增幅高达508.55%。
当猴价开始下跌后,昭衍新药的业绩也随之下行。公司营业收入在经历了2023年增速大幅下降之后,终在2024年开始了负增长,仅为20.18亿元;归母净利润敏感性更强,2023年便同比大跌63.04%,2024年继续下跌81.34%至7408万元,仅剩巅峰期的零头。
不仅如此,对于以实验猴为主要生物资产的昭衍新药来说,猴价的下行必然会对其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影响,2024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公司净损失1.14亿元。
AI替代不再是一个概念
业绩下滑是昭衍新药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但给4月11日的公司股价“最后一击”的还是FDA发布的公告。其实,这次公告并不是FDA第一次表达取消动物实验的想法。
一方面,目前约有70%至80%的生物药研发会用到实验猴。从毒理实验、药物代谢试验再加上非正式消耗,临床前研究大概需要近百只猴子。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猴子的生命能否如此拿来消耗的讨论。
另一方面,由于动物基因与人类存在差异,由此便导致了花重金买来动物进行试验,最终做出来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定准确的情况。
此外,由于实验用猴繁育门槛较高而繁育率不高,从一只猴子出生到能用于实验,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这就使得当新药研发处于高峰期时,实验猴繁育周期直接限制了项目研发周期。
基于此,2022年FDA通过了《现代化法案2.0》,法案目标便是取消对新药进行动物试验的联邦授权,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而相较于2022年的法案,本次FDA公告更加具体化,给企业指明了智能计算模型、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跨物种数据整合等三大方向。
在股价波动当日,昭衍新药发表声明称,FDA公告对公司影响不大,第一个原因是这个政策已经推出好几年,但进展比较缓慢;第二个原因是目前在整个毒理测试中,AI和类器官技术达不到完全替代试验猴的作用,昭衍新药认为它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另外,公司也已开始在AI和类器官技术上布局,目前在持续跟进中。
可以看到,如今的AI正在以难以预测的速度在发展,并且已有龙头医药企业在此方向发力。例如,晶泰控股已经孵化了两家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企业,其中之一耀速科技是FDA指定的全球10家器官芯片毒理标准参与方和起草方之一,其AI器官芯片平台正在服务如赛诺菲,欧莱雅等医药美妆头部企业,另一家企业希格生科拥有全球首款类器官+AI研发的管线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一期临床剂量爬坡,且数据良好。
如此看来,若将视线拉长,未来影响实验猴等动物价格的就不仅仅是创新药的发展周期,还有来自于AI等技术的冲击。因此,对于昭衍新药一类的CRO企业来说,如果不能迅速跟上转型速度,业绩大概率还会面临震荡下降的风险。
投时关键词:昭衍新药(603127.SH、0612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