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康仪器(830879)举办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公司预计2025年水利、能源和交通安全监测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
4月11日,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4月10日在全景网举办了 2024 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基康仪器主要对公司概况、2024年经营成果、行业发展以及公司发展规划内容进行了介绍。
同壁财经了解到,随着前沿技术的发展,传感器行业将朝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技术方面,传感器技术不断创新, 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纳米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传感器在更多领域普及。在应用领域方面,传感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在工业领域, 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场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普及,推动了传感器需求的快速增长。此外,医疗健康、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公司是智能监测终端供应商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构建了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技术引 进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公司振弦类、光纤光栅类、光电类传感技术优势明显,机器视觉类等新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云平台及行业软件的智能化升级稳步推进,并持续探索新的感知技术和方式在智能安全监测领域的集成应用。市场拓展方 面,公司将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深化大营销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体系,紧密贴合行业特性与客户需求,实现对行业和客户的垂直深耕,同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协同。
公司 2024 年较好地抓住了国家水网建设、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核电站建设以及公路高边坡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等细分领域的市场机遇,参与到多个标杆性项目建设中。水利领域,公司成功获得了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二期工程等重大国家骨干水网建设工程订单;在湖北、四川、广西、 山东等省区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的项目中,公司渗压计、 BGK-Micro-40-Pro 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源领域,公司成功中标了广东水源山、福建厦门、陕西镇安等抽水蓄能电站的仪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太平岭核电站、三澳核电站、海阳核电站等项目。交通领域,公司为广东省公路边坡监测项目供应锚索测力计和数据采集设备。
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光纤光栅传感器,攻克了传感器高精度、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在精度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光纤与金属结构件为两种不同物质,不论化学成分还是物理性能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如何将光纤与金属结构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是决定光纤光栅传感器性能的关键技术。公司技术团队经过深入的研究、反复的测试,研发出适合光纤光栅与金属基材的焊接工艺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传感器的封装。新一代光纤光栅传感器各项性能指标取得了质的飞跃,经过不同种类传感器性能测试,仪器非线性度优于 0.3%FS,经过近百次的高低温循环测试及近一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波长稳定在 0.5%FS 以内,无零点漂移。
公司新一代光纤光栅传感器与现有的振弦式传感器并非直接替代关系,而是基于不同技术路线和适用场景的差异化互补产品,未来将共同丰富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矩阵,适配不同应用场景,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光纤+振弦”将协同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 2024 年实现收入 3.57 亿元,同比增长 8.57%; 归母净利润 7,701.79 万元,同比增长 5.99%,连续第七年实现正增长。公司 2024 年业绩能够再创新高,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在水利、能源等行业加大投资力度,公司渗压计、钢筋计、锚索测力计、数据采集设备等多款畅销产品在销售额、产量和发货额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遇,新签合同额、发货额、回款额、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等多项关键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25 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在振弦式、光纤光栅、光电传感器、机器视觉方面持续迭代升级,满足不同细分行业客户的产品需求。同时公司紧密追踪前沿技术,积极拓宽应用场景,探索机器视觉变形监测系统、GNSS 变形监测系统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同时,公司聚焦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与技术,比如针对公路高边坡和桥梁轻量化市场研发设计智能监测终端、针对水利行业数字孪生需求进行专用数据分析及适配国产信创产品云平台的开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力争通过新产品与新技术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公司预计 2025 年水利、能源和交通安全监测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行业发展动能强劲。
水利方面,根据水利部文件,2025 年将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开展堤防达标建设提升行动,确保七大江河重要堤防特别是干流堤防 2025 年底前全部达标;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2025-2027 年)》,将实施 200 余座大中型水库和 4800 余座小型水 库除险加固,预计投资 350 余亿元。根据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要加快蓄洪工程建设,明确近三年消除存量工程安全隐患、推动安全设施建设,加快蓄滞洪区达标。水利部印发的《关于编制“十五五”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和大中型水闸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对高精度变形监测和智能巡检技术、“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将催生新型智能监测技术的市场 需求。
能源方面,根据《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中游和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建设,“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将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4000 万千瓦左右。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已获得核准。 同时,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 62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投产总规模 1.2 亿千瓦左右。按照中国水电发展的远景规划,到 2030 年,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约 5.2 亿千瓦。另外,2024 年,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世界第一,在役运行机组和在建机组的安全监测业务广泛,并且监测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打开市场需求空间。
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2025 年版)》,包括 20 个左右重大工程包、40 个左右单体重大项目,预计都将在 2025 年启动或者有序推进实施,带来增量市场需求。
公司将紧抓市场、研发和组织管理三条主线。 在市场方面,公司将继续深耕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在研发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组织管理方面,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
公司将继续坚持既定发展战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做精做强做大主业,努力实现公司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公司将继续围绕主营业务,积极探索通过资本市场工具,实现强链、延链、 补链,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动能。实现外延式增长,是公司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而且一直在努力推进的工作。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35,680.05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7,290.86 万元,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87%,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2024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 56.06%,较上年同期提升 1.59pct。其中安全监测解决方案毛利率提升 7.62pct,智能监测终端产品毛利率提升 1.1pct,两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同比提升。安全监测解决方案毛利提升,主要因为公司实施的项目中公司自产产品占比有所提高,且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抽蓄自动化监测项目收入占比提高;智能监测终端产品方面,毛利率略有上升。
公司在 2024 年多措并举提升管理与运营能力, 夯实发展基础。具体包括:1)引入外部管理咨询机构,实施管理提升咨询项目,调整优化组织架构,制定了人才发展通道和干部管理办法;2)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老旧欠款催收工作,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在不断优化;3)公司的客户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4)工程部加强人才梯队能力建设,为承接各行业重大项目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公司近几年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大部分用于产品迭代更新和新产品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24 年,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机器视觉变形监测系统和无线测振一体化边缘终端已经推向市场,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精度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越,正在逐步推向市场。2025 年,公司已经完成了研发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其中包括了部分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丰富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体系。
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智慧水利业务,具体有智慧水网、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库、数字孪生水电站、智慧水生态、智慧水安全、智慧灌区、智慧河湖管理、现代化水库管理矩阵、数字孪生水利“空天地水工”监测感知等。
公司已成功参与了多个智慧水利项目建设,包括黄河宁夏段防洪减灾、北戴河数字孪生流域与智慧河湖管理、汾河流域大中型水库联合防洪调度、邯郸市跃峰灌区信息化、邯郸幸福河湖、AK 雨水情测报与洪水预报、富春江洪水预报预警与智慧调度、海南州共和县哇洪水库大坝面板防护工程及数字孪生工程等项目,未来将继续加强智慧水利领域市场拓展。
据了解,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监测终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智能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技术壁垒与附加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