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投资参考:电子自主可控重要性再度提升)
昨日,两市股指股指盘中发力上扬,沪指涨超1%,北证50指数大涨近5%。截至收盘,沪指涨1.58%报3145.55点,深证成指涨0.64%报9424.68点,创业板指涨1.83%报1840.31点,上证50指数涨2.28%,北证50指数涨4.82%,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6536亿元,较此前一日增加约350亿元。行业方面,农业、食品饮料、零售板块爆发,酿酒、银行、保险、半导体等板块上扬,中特估、稀土等板块活跃;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板块疲弱。
华西证券指出,短期来看,A股在1—2个交易日迅速定价了关税带来的基本面冲击预期,投资者悲观情绪集中宣泄后,市场的韧性将逐渐显现。近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汇金公司集中出台稳市举措,同时汇金、社保基金等“真金白银”入市增持A股,体现了政策“防风险、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有利于稳住市场风险偏好,A股在当前位置有较强的支撑。行业配置上,以低估值与扩内需的板块为主,如:银行、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等。主题方面,建议适度关注:农林牧渔、军工等。
今日投资机会解析
电子自主可控重要性再度提升
近日市场避险情绪浓厚,最近三个交易日电子板块跌幅约15%。
中信证券认为,在当前时点,自主可控继续成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短期模拟芯片方向最受益,长周期维度下低国产化率细分赛道均有望受益。另外,预计受益于科技强国趋势,科技产业领域会出现更多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趋势,加速解决卡脖子问题。为解决需求问题,未来中国民族品牌出海,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仍是大势所趋,配合民族品牌出海的全球化布局的供应链龙头中长期也有望受益于品牌端格局洗牌趋势,同时受益于国内高效率的成本优势。
国防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有望提速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加快智能化作战力量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强调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政策层面,国防预算连续三年保持7.2%增速,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军工订单回暖预期强烈。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动荡,我军国防支出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当前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虽取得突破,但在系统化协同、全球化信息支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AI+军工领域,我军已形成独特优势,但仍存在持续完善空间。军工通信作为连接指挥系统与作战单元的核心纽带,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建议关注军工AI、卫星互联网、军用无线通信、北斗、相控阵雷达等相关产业链机会。
乳制品有望迎来消费复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呼和浩特市已于2025年3月率先实施育儿补贴政策,并为产妇每人每天提供“一杯奶”。
方正证券认为,由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影响我国出口,促内需政策较为迫切,育儿补贴相关政策或有望加速落地于各地实施,乳制品需求有望得到显著提振。若育儿补贴等相关刺激政策在各地实施,或将优先利好区域龙头乳企,同时全国化综合类乳企也将受益。
其他影响市场的消息
社保基金:近期将继续增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4月8日发布公告表示,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中国诚通:拟使用专项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增持
中国诚通4月8日消息,当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关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相关规定,中国诚通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同时,继4月7日增持股票资产后,4月8日,中国诚通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继续大额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股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上海、浙江国资出手
4月8日,上海市国资委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我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用好各类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包括健全常态化市值维护机制,推动股票回购增持作为基础性制度安排,建立股价异常波动快速响应机制等。
同日,浙江省国资委透露已于4月7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证监局召开省属国有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工作座谈会,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大力支持省属国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据悉,浙江省国资委全力支持省属企业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力度,要求破净、低市值、低股价的上市公司,尽快制定市值提升计划。
上交所召开证券经营机构座谈会
4月8日,上交所召开专题座谈会,与长江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广发证券、国联民生、国泰海通、申万宏源、天风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10家证券经营机构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与会机构一致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的市场环境,一定要坚定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定力、凝聚合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工信部:加强新兴产业标准建设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围绕协同推进标准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实施,以标准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标准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标准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标准筑牢产业发展安全底线,以标准促进产业全球化发展,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等七方面提出26项具体举措。
《通知》提出,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开展稀土、超硬材料的关键工艺、面向重点应用的制品标准研制。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系统、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标准研制。开展风电装备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完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体系,推动5G轻量化、5G毫米波、天通卫星功能等智能终端标准制定。加强未来产业标准建设。开展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