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中集团首席科学家熊守美:一体化压铸件结构优化设计可提高压铸合金工艺性能)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发展受到压铸合金流动性的限制,而一体化压铸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或者是改善压铸合金的工艺性能。”近日,立中集团(300428.SZ)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熊守美在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此强调道。
熊守美指出,国际上很多公司都采用压铸技术,而且可能还要采用特斯拉开箱的工艺,丰田汽车提出来也要跟进这个技术,但是欧洲整体上还是比较谨慎,很多发布可能要到2026年,甚至2027年才开始量产。国内有很多汽车公司都已经进行了跟进,目前在运行的大型一体化压铸机超过了110台,特斯拉凭借19台压铸机实现季度50万辆产能。
据介绍,立中集团跟清华合作,在原来合金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高性能的压铸合金,开发出屈服强度达160-180MPa的高性能压铸铝合金,在保持优异延伸率的同时,导热系数超越特斯拉同类材料。
“汽车热管理系统当中他的流道分配,为了冷却可能有的要通高温的,有的要通低温的进行冷却。流道板的分配需要有一个密封焊接,高有高温钎焊,就有可钎焊压铸铝合金的需求,立中这一块儿已经做了大量前期的开发工作,做了各种测试”熊守美介绍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开发的合金,一体化免热处理或者是高导热,或者是其他,申请专利超过200项。美铝和莱茵是从2003年开始,中间差不多有20年差距,没有新的合金,真正授权的可能只有60项,但是在压铸机厂和主机厂认证的不超过10种。因此总体的合金能力评估,要综合评估合金的成本、性能和供应商的交付保障能力,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的合金。
熊守美表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立中集团具有压铸铝合金融体健康评估系统及压铸条件下合金流动长度测试评估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高流动性的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高导热合金、以及可再生低碳的压铸铝合金,还有可钎焊高强的压铸铝合金,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应用的发展需求。
作为全球铝合金材料领航者,立中集团成立四十年来,始终坚持专注、专业、专家的发展理念,以“铝合金新材料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为市场定位,公司拥有熔炼设备和车轮模具研发制造,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铸造铝合金研发制造,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研发制造,汽车铝合金车轮及轻量化底盘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立中集团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化能力,正在为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