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年累亏545亿,商汤紧盯生成式AI?)
2024年,商汤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48倍,达到38.21亿元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习羽
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W(下称商汤,00020.HK)近日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公司去年总体收入同比增长10.8%,达到37.72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生成式AI收入突破24.04亿元,同比增长103.1%,这是该公司生成式AI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速,收入占比由2023年的34.8%提升至63.7%,成为商汤的最大业务。财报数据亦显示,2024年商汤毛利实现16.20亿元,毛利率为42.9%。
不过头顶“AI第一股”光环的商汤目前仍难摆脱亏损困境。2024年,公司亏损净额为43.07亿元,同比收窄33.7%;扣非归母净亏损为42.43亿元,同比收窄28.62%。拉长时间来看,2018年至2024年,商汤累计亏损额约为54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亦持续为负,突显其商业策略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商汤近七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长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商汤于2014年创立,最初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随后逐渐拓展至金融、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元宇宙与生成式AI的兴起,商汤对业务板块进行了多次调整,形成了以生成式AI为主,智能汽车和视觉AI为辅的业务格局。
2024年,商汤实现营收37.72亿元,同比增长10.8%,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滑态势。其中,生成式AI业务表现突出,收入飙升103.1%,达到24.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3.7%,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视觉AI和智能汽车业务却遭遇滑铁卢,分别下滑39.5%和33.2%。
利润方面,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达42.78亿元,研发费用高达41.32亿元,同比增长19.2%,超过全年营收。这一情况也加剧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而商汤的现金流问题,与其应收账款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大部分收入来自智慧城市业务,该业务复杂的财务管理与审批流程导致回款周期较长。财报显示,商汤的应收账款账龄不断拉长,2024年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48倍,达到38.21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AI行业发展初期,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安防领域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AI企业为获取项目,可能会接受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这导致应收账款规模增加、账龄拉长。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为争取客户、拓展市场份额,可能会在信用政策上做出一定让步,给予客户更长的付款期限,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加剧了账龄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公司现金流,也会增加坏账风险。2024年,商汤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9.27亿元,长期的现金流紧张对公司的运营构成了重大影响。
2024年商汤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为应对成本压力,商汤近年来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数据显示,公司员工规模已从2021年的6113人大幅缩减至2024年的3756人,降幅达到38.6%。
对此,商汤回应称,公司正在推进战略转型,聚焦“大装置-大模型-应用”重点业务和战略增长领域,进行组织和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与此同时,商汤也在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公司于2024年6月和12月两次配股,共募集资金近48亿港元。针对12月的配股,商汤在公告中指出,前次配售所得款项已全部使用。因此,考虑最近的市场情况后,董事认为,配售事项对公司而言为一个合适的融资选择。
资料显示,2024年6月21日,商汤以每股1.20港元的价格配售16.73亿股新B类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9.95亿港元。这意味着,半年时间里,近20亿港元资金已被商汤全部用完,公司对资金量的需求可见一斑。
对于当前阶段的商汤来说,配股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有分析指出,配股会使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原股东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这可能会让部分股东感到自身权益被削弱,尤其是在公司盈利水平不能快速提升以弥补股权稀释带来的影响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抛售股票,进而对股价产生压力。
从二级市场来看,2022年商汤上市之初,公司市值曾一度飙升至3500亿港元。然而,随着业务的调整以及亏损的持续,其目前的市值仅余约559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缩水幅度已超过八成。
商汤上市至今股价走势图(港元)
数据来源:通达信
投时关键字:商汤-W(0002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