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相股份:业绩巨亏、商誉减值与财务造假引发连环诉讼压顶)
近日,创业板企业红相股份(300427)发布了其2024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这家曾以电力设备为主业的公司全年净亏损达3.36亿元,其经营基本面仍在持续恶化。
回顾红相股份十年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其糟糕表现堪称资本市场负面教材的典型案例。连续多年的财务造假、商誉减值地雷频发、投资者索赔诉讼缠身等一系列问题,这家企业的生存困境已从财务报表蔓延至法律层面。
业绩暴雷,激进资本运作全面溃败
资料显示,红相股份于2005年成立于厦门市,公司依托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产品以及电能表及用电管理系统主营业务成功于2015年完成创业板上市。
或许实控人、管理层意识到了红相股份自身原有主业发展潜力不足,刚一上市红相股份就开启了一轮又一轮激进的外延并购发展之路。
2015年,公司增资5492.56万元取得了涵普电力51%股权,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了电测标准装置、配电智能产品和配电自动化终端产品,同时获得包括电网公司、发电厂和电力设备生产厂商等客户资源。此后2019年,公司再次以2.19亿元收购涵普电力剩余49%股权,实现100%全资控股。
2017年,公司又通过现金与股份支付结合的方式,再斥巨资11.70亿元与5.23亿元合计近17亿元,分别收购了银川卧龙100%股权与星波通信67.54%股份,此后于2020年,公司又以2.49亿元收购了星波通信剩余32.46%股权。
由于当年支付对价相比于被收购标的的账面价值溢价过高,导致公司2017年红相股份的资产负债表上多出来了超10亿元的商誉。
公司称,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实现业务向铁路领域、军工电子领域的快速切入,通过优势互补, 发挥双方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市场渠道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价值,增强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横向与纵向并购同时发力,若并购之后能够顺利完成整合,则红相股份的未来发展之路想必是一片光明。然而,天不遂人愿,现实也不会按照剧本演。
银川卧龙在业绩对赌期间,尽管通过红相股份年报数据显示其对赌期业绩达成率为96.9%,算是基本符合预期。然而,由于在这几年,红相股份与银川卧龙均涉及了财务造假后被行政处罚,导致银川卧龙的业绩真实性存疑。此后2021年,红相股份亏损金额达6.12亿元,“罪魁祸首”便是银川卧龙。公司表示,受国家铁路投资放缓及投资规模下降的影响,银川卧龙主业变压器业务所处的细分领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不达预期。基于此,2021年红相股份对于因收购银川卧龙形成的全额6.71亿元商誉计提减值,同时对其计提长期资减值损失产约3615.90万元。最终于2023年12月,公司以3.31亿元割肉出售银川卧龙100%股权,这笔交易才算是惨淡收场。3.31亿元的出售价,相较于原有11.70亿元的收购成本而言,仅回本了30%。
同样,星波通信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2023年,红相股份全年实现营收11.54亿元,净利润亏损4.59亿元。其中星波通信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减少了37.74%;净利润为1661.06万元,同比降幅超八成。基于此,2023年红相股份账面再度对收购星波通信形成的商誉计提2.4亿元减值。
至此,2017年两起并购案形成的超10亿元商誉,已经计提了超9亿元。商誉减值的风险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在红相股份各年的业绩表现上爆出一个个大雷。
行至2024年,剔除变压器业务之后,红相股份主业剩余电力设备及服务、特种通信电子业务。其中智能配电网设备实施主体为涵普电力,电力检测监测设备的实施主体为厦门本部母公司,通信电子业务实施主体为星波通信。
然而,出售银川卧龙之后,红相股份的业绩表现也并未就此止跌。
根据红相股份2024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剩余的两大主业营收仍然在减少。并且,根据其2024年业绩快报公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同比下降44.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59亿元。
图表:红相股份2024年上半年主业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