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上游影响分析 上游领域整体平稳发展【组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上游影响分析 上游领域整体平稳发展【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华工科技(000988);中航电测(300114);森霸传感(300701);汉威科技(300007);敏芯股份(688286);四方光电(688665);高德红外(002414);歌尔股份(002241);兆易创新(603986);必创科技(300667)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传感器上游主要产品供应情况

——智能传感器行业上游产品众多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4.0时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底层和最前沿,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链来看,智能传感器上游主要为设计、原材料以生产设备供应;中游为智能传感器器件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下游是终端产品制造,其中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主。

——上游供应情况总体呈平稳发展态势

2016-2022年,中国工业硅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硅产量为349.51万吨,同比增长20%,2022年上半年,产量增速较快,下半年,受限电、新疆疫情影响,工业硅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根据铁合金在线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硅总产量391.4万吨。

铜材下游主要以建筑、电器及电机制造为主,我国地产行业长期的高规模发展为铜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但电器、电机制造行业产品更新周期短、技术升级的同事提高了铜材产品的质量要求,尤其在电器产品领域,对高性能、高精度、低能耗产品需求扩大,低端铜材市场空间快速流失,高端市场供给不足,导致国内铜材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我国铜材产业正在从传统铜材加工向现代精密铜材加工转变的阶段,受宏观调控影响,我国铜材产业生产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低端铜材产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将来铜材技术创新所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腾出发展空间,从而保证铜材行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3年我国铜材产量呈波动发展趋势,2023年中国铜材产量为2217万吨,同比2022年下降3%,2024年截至11月,中国铜材产量为2077.4万吨。

聚丙烯(PP)树脂是合成树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在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性能,用途也不同。PP有很多有用的性能,但还缺乏固有的韧性,特别是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但通过添加冲击改性剂,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能。

2019-2023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和产量整体均呈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聚丙烯产能达到3976万吨/年,产量约3194万吨,产能利用率下降至80.3%。

——上游对智能传感器行业影响分析

智能传感器行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在50-80%之间,由于制造材料与封装材料受各类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制造材料与封装材料价格变化将直接造成行业内公司生产成本的波动。具体来看,上游领域对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影响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工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