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周全亮出任英大财险总经理!“体系内循环”下市场化突围任重道远

来源:机构之家 媒体 2025-02-24 12:1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周全亮出任英大财险总经理!“体系内循环”下市场化突围任重道远)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2月21日,北京金融监管局批复显示,已正式核准周全亮担任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财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这位扎根国家电网金融板块逾二十年的“老将”、英大财险的创始元勋,开启了他在英大财险的新征程。

来源:监管公告

凭借国家电网的资源优势,英大财险在过去多年中迅速扩张,成为能源系财险市场的领头羊。然而,随着保险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深水区,资源型险企的转型阵痛逐渐显现。尽管英大财险盈利的绝对金额依旧显著,但却遭遇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下降、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现状。

但当这位"体制内锻造"的领导者执掌英大财险帅印,是否可以被视为国家电网金融板块从“体系内循环”向市场化突围的标志性信号?未来,如何在服务国家电网主业的同时,有效开拓市场化业务,将是周全亮面临的关键考题。这需要他在体制内资源与市场化需求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推动公司从依赖股东的“舒适区”走向市场化竞争的“深水区”。

深耕国网金融系统、英大财险创始元老

公开资料显示,生于1973年6月的周全亮,职业生涯始终与国家电网的金融版图深度交织。1995年,他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毕业,这一学科背景为其日后在风险管理、保险领域的深耕埋下伏笔。2013年,已跻身高管的他重返校园,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拿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从技术型人才向战略管理者的转型打下基础。

图中人物系周全亮

他的晋升轨迹清晰且扎实:他曾在长安保险经纪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此后,他投身国家电网财产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先后担任申请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及组长,为公司从无到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执掌英大财险北京分公司,为公司在北京市场的开拓和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周全亮进入英大财险总公司,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逐步跻身公司核心管理层。2020年,他调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进一步拓宽管理视野。2022年,他兼任英大保险资管董事长,磨练了其在保险资管领域的专业能力。

2024年末,原总经理张国兴离任,英大财险亟需一位既熟悉公司血脉、又能驾驭市场化改革的领军人,周全亮的优势或许正在于此。其实,早在2023年10月,周全亮被核准为英大财险董事,彼时业内便嗅到了人事变动的信号,四个月后,他以“党委副书记”身份进入核心管理层,直至此番履新总经理,彻底完成了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身份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英大财险前总经理张国兴已于今年二月履新英大长安保险经纪董事长,而周全亮早年亦曾在长安保险经纪担任总经理助理。张国兴从执掌八年的英大财险总经理之位调任长安保险经纪董事长,与周全亮早年任职该经纪公司的经历形成了闭环式人事迁徙。这种人事安排背后,暴露出十年间核心岗位仅在内部小循环中流转的固化生态。

执掌英大保险资管后,业绩已连续两年下滑

周全亮上一份任职的公司为英大保险资管,是由英大人寿、英大财险和英大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于2015年4月3日开业,注册资本金为5.2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英大保险资管三家股东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国家电网公司,股东综合实力突出,业务资源丰富。

在周全亮执掌英大保险资管期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700亿元。尽管其主导的绿色金融布局不乏亮点,如推动ESG投资、创新绿色资管产品,但其在任期间,英大保险资管业绩却步入下行通道。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具体来看,作为公司业绩主要支撑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分别为2.01亿元、2.18亿元和1.49亿元,呈下滑态势;而以人力成本为主的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1.17亿元、1.19亿元和1.18亿元,具有较强刚性。在此背景下,公司业绩下行趋势明显。

来源:英大保险资管年报

保险资管公司业务管理费的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集团内部财产险和寿险资金的管理,二是第三方资金的委托管理。截至2023年末,集团旗下的英大泰和人寿和英大财险资产合计高达1351.3亿元,其中英大泰和人寿资产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在集团内部保险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英大保险资管的资管费收入却未能同步增长,反而出现下滑。这种收入与资产规模增长的背离,反映出英大保险资管正面临一定挑战。

来源:英大泰和人寿、英大财险年报

资管费率的高低、第三方受托资金规模是影响资管费收入的重要因素。2023年,英大保险资管与英大财险、英大泰和人寿分别重新签订了资产委托管理合同补充协议,3月,英大保险资管与英大人寿重新约定,委托资产净值380亿元以下部分,费率同样降至0.12%/年;4月,英大保险资管与英大财险也协商下调委托投资管理费基础费率:委托资产净值120亿元以下部分,费率从0.3%/年降至0.12%/年。这一系列费率下调,显然是资管降费背景下让利于母公司之举,但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市场化经营能力也对领导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大财险营收放缓、利润下滑、市场化不足

英大财险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电网旗下的专业财产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作为国家电网在金融领域的关键布局,英大财险凭借其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资源优势,专注于为能源行业及相关领域提供保险服务。周全亮此次重返英大财险担任总经理,显然是驾轻就熟。尤其是经历了投资端的历练后,他在面对复杂市场环境时或许会更添几分从容。

作为国家电网在财险板块的"超级嫡系",英大财险2024年以127.34亿元保费规模稳坐能源系财险头把交椅,然而,其2.4%的保费增速不仅大幅落后于财产险行业6.5%的平均水平,较以往年度也明显乏力,增长动力的不足已初现端倪;净利润方面,公司盈利已连续两年下滑,尽管仍保持盈利状态,但这种盈利更多依赖于其行业属性——能源业务的高效率为其提供了天然的护城河,而非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来源:英大财险年报

根据英大财险关联交易报告,2023年各季度关联方销售保险产品金额分别为44.99亿元、14.04亿元、3.09亿元、3.83亿元;2024年各季度则分别为49.81亿元、19.24亿元、6.55亿元、5.02亿元。2023年全年总计约65.95亿元,2024年约为80.62亿元,对比来看,2024年来自股东业务的保费整体增长22.2%,且在各季度均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联业务保费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整体保险业务收入仅实现微弱增长,这意味着非股东业务很可能出现了负增长。此外,2024年关联方销售保险产品金额占全年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63.3%,且主要集中在一季度。相比之下,二至四季度的业务相对较少。这凸显了其对股东业务的高度依赖,也反映出其自主经营能力的短板。

显然,英大财险延续了"背靠大树"的独特生存法则。股东单位业务如工程险、企财险等大单业务构成基本盘,而从公司综合成本率来看,2024年仅94.32%,承保盈利,股东业务高质量,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势使其在2024年非上市财险净利润榜中跻身前三。然而,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下滑的现状,暴露出其结构性失衡的硬伤——依赖股东关联业务的“输血式增长”模式或已触及天花板,未来外延式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当保险行业逐步迈入精细化运营的深水区,资源型险企的转型压力已然显现。英大财险的案例更是清晰地揭示了行业深层矛盾:尽管有集团资源加持,历史规模扩张看似顺风顺水,但在市场化竞争能力上却存在结构性缺失,难以掩盖其在自主经营和市场化拓展方面的劣势。

此外,从英大财险的薪酬待遇来看,其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2024年最高年度薪酬仅为133.41万元。这一薪酬水平或许反映出公司在市场化激励机制上的短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疑会进一步制约公司的人才储备和业务拓展能力。

周全亮此次接棒英大财险,是否可以被视为国家电网金融板块从“体系内循环”向市场化突围的标志性信号?如何在服务国家电网主业的同时,有效开拓市场化业务,将是周全亮面临的关键考题,也将决定英大财险未来能否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网英大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